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期刊基本信息
主管:云南省教育厅
主办:曲靖师范学院
主编:郭丽红
常务副主编:蔡燕
刊期:双月
创刊时间:1982年12月
国内邮发代号:64-84
国外发行代号:1596BM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8879
国内公开刊号:CN 53-1165/G4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7-01-26
上一期
下一期
珠江上游经济文化发展研究
云南省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区支持体系研究
胡东,李艳霞
2017, 36(1): 1-5.
摘要
(
181
)
PDF
(794KB) (
3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作为欠发达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农民工的社区融入困难较多,步伐较慢,成效不够显著。因此,必须构建五位一体的农民工社区融入的支持体系,即消除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及其捆绑的政策体系,强化农民工的社会能力体系建设,健全农民工的权益维护保障机制,加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成本分担机制。
云南少数民族人口就业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张欣玲,骆华松,杨艳俊,梁茂林
2017, 36(1): 6-10.
摘要
(
166
)
PDF
(758KB) (
3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云南少数民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少数民族就业问题日趋突出。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发现,少数民族文化素质低、职业行业单一、劳动保障落实不到位、民族传统文化成为影响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少数民族人口就业的对策及建议,将对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文艺学研究
唐庚论说文平议
李厚琼
2017, 36(1): 11-16.
摘要
(
147
)
PDF
(1115KB) (
3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唐庚是北宋末重要的诗人,也是重要的古文家。在元祐旧臣受到贬谪、元祐学术惨遭禁毁的艰难局面下,继承和巩固了欧阳修、苏轼等标举的古文运动理论成果。唐庚为文长于议论,昂扬的参与意识、精密的议论说理、充沛的文章意气是其论说之文最主要的特色。
论魏晋文学中的“琴”及文学史意义
张雨涛,李超
2017, 36(1): 17-22.
摘要
(
173
)
PDF
(1095KB) (
3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魏晋之前,琴与文学的关系并不密切,而到魏晋时期开始大量出现对琴描写。其原因大致有:文人自觉时代的到来,文人对自我命运的关注必然加强琴与文人创作的联系;魏晋时分裂动荡的政治局面,琴的凄哀的音色与文人悲凉的心理特征产生共鸣;玄学思潮的兴起,幽远自然的琴声成为文人体悟玄理的媒介;琴作为先秦儒家先哲所倚重的乐器,成为魏晋文人寄托理想和抱负的方式。魏晋时期对琴描写的文学现象一方面丰富了魏晋文学的内涵,加深诗歌的描写题材的深度,推动诗歌的发展;另一方面赋予了琴深远的文学意义,成为中国文学和文人的一种精神象征,扩大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版图,并对唐诗和宋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提升中国传统诗歌的价值。
美学大讨论中“实践”概念的意义评析
邢研
2017, 36(1): 23-28.
摘要
(
193
)
PDF
(966KB) (
3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践美学发端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掀起的第一次“美学大讨论”但在这场美学大讨论延续近7年的时间跨度中,“实践”概念本身的意义也处在一种不断变化的历程之中。实质上到60年代以后“实践”概念在朱光潜与李泽厚的理论表述中才逐渐取得了较为核心的地位,展示出了“实践”的“内在精神生成”与“外在物质生产”两个不同的向度。但由于当时思想界一种普遍存在着的“去主体性的反映论”思维范式的影响,使得他们的观点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在“美是不以存于人的客观存在”及“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反映”的理论偏执中,以“实践”为研究核心概念的美学研究并没有能建立起一种新的研究范式。
理性、雅兴共融的云南风土描绘——曾昭抡《缅边日记》解读
石健
2017, 36(1): 29-36.
摘要
(
158
)
PDF
(1552KB) (
3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曾昭抡的《缅边日记》,记叙了抗战期间在云南的考察见闻,体现了强烈的科学性。其文章风格,有家学的渊源即受桐城派古文的影响,也有中国传统游记遗风,同时还以一个无处不在的现代主体,对以往创作有所超越。此书还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角度,对于边地政情、民风民俗,以及底层人民的生存境遇,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唐代长安秘史的发掘与探究——读张同利《长安与唐五代小说研究》有感
李宜蓬
2017, 36(1): 37-40.
摘要
(
149
)
PDF
(704KB) (
3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安是唐五代小说重要的故事发生地和作者来源地。张同利出版《长安与唐五代小说研究》,挖掘长安文化对唐五代小说的重要意义,阐发唐五代小说对长安文化描写的价值,其具体内容包括唐代长安时空背景的展示、唐代长安小说创作的梳理、唐代长安人物活动的刻画、唐代长安文化心理的揭示等方面,选题有价值,研究有深度,是唐代长安文化研究和唐五代小说的重要著作。
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
云南百年留学潮简述
谢本书
2017, 36(1): 41-46.
摘要
(
137
)
PDF
(992KB) (
4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留学潮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清末留学潮的兴起,是为救亡、振兴服务的。云南百年留学潮主要有三个时期:晚清时期,云南出国留学上千人;民国前期,云南出国留学亦在千人以上;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出国留学达到3-4万人之多。留学生归国服务,大多成为时代的精英,对云南以至全国的革命、改革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形势下,继续高涨的留学热,面临新的抉择,需要我们冷静地思考和总结。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价值取向探析
李保玉,张桂明
2017, 36(1): 47-51.
摘要
(
176
)
PDF
(840KB) (
3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互联网+”战略,“+”的不仅是各行业和创新技术,更应包括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行动计划中的核心要素,互联网思维通过作用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建构,进而影响着“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的变革。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应该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树立基于合作、实践与创新并相互融合的新的价值取向,积极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与转型发展,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而奋斗。
供给侧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路径
谢景文
2017, 36(1): 52-55.
摘要
(
161
)
PDF
(740KB) (
3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供给侧”不仅是一个经济学名词,也是一种思维方式。从学生成长需求侧考量,作为供给主体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内涵应从增强特定技能、优化通用技能、拓展核心技能三个方面来加以完善;在审视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问题中,要避免归因偏差,注重理性归因,并从科学推动和自我开发两个路径来促成需求侧与供给主体平衡与协同。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张爱卿
2017, 36(1): 56-59.
摘要
(
159
)
PDF
(638KB) (
3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语教育不应该把语言学科排除在外,双语教学中也有语言的学习,因此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行双语教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双语教学模式有导入型、过渡型、沉浸式等,针对不同专业课程和不同外语水平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双语教学模式,应该以半母语半外语型的过渡型为主,同时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外语水平、课程内容和教材选用的不同,逐步过渡到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
铜商文化研究
清代铜厂的管理
梁晓强
2017, 36(1): 60-65.
摘要
(
122
)
PDF
(1014KB) (
3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铜厂的管理分为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两个方面。经营管理由官方负责,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生产管理由厂商负责,在铜厂内部实施。
清代湖广商人与云南铜矿开发——以东川府为例
马晓粉
2017, 36(1): 66-71.
摘要
(
150
)
PDF
(1053KB) (
3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湖广商人受云南矿业开发政策的吸引,大量涌入云南,参与铜矿开发。他们或携带巨额资本,或掌握开矿技术,或拥有管理经验,凭借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在滇南各铜矿区开办铜厂,设炉冶炼铜矿,或为铜矿开采提供服务,逐渐成为云南铜矿业开发中一支重要力量。以云南著名铜矿产区东川府为例,以东川府湘省商人会馆碑刻、祠记资料为中心,结合文献资料纪录,探讨清代湘省商人在云南矿业开发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铜:滇东北区域文明崛起的第一物质资源
王瑰
2017, 36(1): 72-77.
摘要
(
127
)
PDF
(1134KB) (
3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贵高原进入青铜时代后,滇东北地区逐渐改变自己文化薄地和文明看客的角色,在云贵高原的文明版图上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进入秦汉时期,随着中央王朝的南向扩张,滇东北以铜为代表的矿产资源禀赋,则快速转化为吸引华夏文化入驻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其区位中的劣势因素被外力强制克服,优势因素则被凸显和开发出来,滇东北遂崛起为整个云贵高原的文明标杆,同时也成为汉帝国向西南腹地输入新华夏文明的枢纽之地。
民族问题研究
民国以来民族自治研究综述
邹盛,马青连
2017, 36(1): 78-83.
摘要
(
134
)
PDF
(1013KB) (
3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巨大变化,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民族成为近代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从孙中山的“五族共和”,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自决政策,再到中国现今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显示了在民族危机的驱动下,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曲折道路,民族认同的艰难过程。因此,研究民国以来的民族自治制度,对于增进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进而对完善我国当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纳西族传统东巴婚俗现状研究
李四玉
2017, 36(1): 84-89.
摘要
(
147
)
PDF
(1081KB) (
3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纳西族的婚俗文化与其社会形态、经济结构、东巴教信仰、婚姻制度息息相关。基于文献参考和玉龙县新主村纳西族传统东巴婚俗的田野调查,认为传统东巴婚俗具有鲜明的民族宗教特征,复杂的地域差异,独特的时段差异的特点,并且具有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要采取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社会传承意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保护与发展结合的对策。
新平县花腰傣特色旅游商品创新路径研究
杨路佳,李庆雷,杨培韬
2017, 36(1): 90-95.
摘要
(
215
)
PDF
(1534KB) (
3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花腰傣民族特色是新平旅游商品的重要表征之一,但其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与经营一直存在缺乏特色和创新、品牌建立意识薄弱及市场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平县旅游业的发展。在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指导下,以旅游商品创新要素为横轴,以旅游产品生命周期为纵轴,构建特色旅游商品创新路径矩阵模型,在地方政府充分重视的基础上,花腰傣特色旅游商品要进一步挖掘产品的文化和民族内涵,从开发、经营、销售市场、供应链创新和保障机制等的方面进行创新,打造品牌的旅游商品市场,使花腰傣旅游村的特色商品在国内外成为更具有竞争力的知名商品。
文化研究
都市民俗学视野下对个体的关注——基于传承人ZHYX剪纸文化特色调查
刘薇
2017, 36(1): 96-100.
摘要
(
129
)
PDF
(1112KB) (
3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的生活及作品的描述和分析,提供都市民俗学研究对生活在都市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体的关注和讨论的实例。希望通过对个体的关注,把握都市中非物质文化传承的一些共性。
国产动画影片文化表达的构建策略探究
綦鹏
2017, 36(1): 101-104.
摘要
(
105
)
PDF
(711KB) (
3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荧屏上出现国产动画影片的外在表现与内涵不相衬的现象,动画片不能有效的传播民族文化,同时也失去了观众,这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非常不利,必须坚持以本国的民族文化为本进行创作,将中华民族的“型”和“神”结合起来考虑,设计符合本国人民口味,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优秀动画影片。
社会学研究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基础论析
胡春阳
2017, 36(1): 105-110.
摘要
(
140
)
PDF
(982KB) (
3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是一个对价值目标趋同、接受和践行的动态过程,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取决于诸多复杂的社会因素,其基础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时代问题的解释力;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认同主体利益需求间的契合度;执政党的执政绩效及其成员践行的示范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解读与推进措施
杨子舟
2017, 36(1): 111-115.
摘要
(
115
)
PDF
(890KB) (
3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城镇化的关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进行了改革设计和战略布局。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困境涉及城市不包容、农民少资本和地方政府“独木难支”三个方面;农民工市民化的推进措施,包括顶层设计要与分层推进相结合,进入城市要与农地改革相结合,就业保障要与提高能力相结合,政府主导要与多元分担相结合。
基于企业视角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史雪琳
2017, 36(1): 116-118.
摘要
(
145
)
PDF
(592KB) (
3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老龄化压力中的低龄老年人占比大、再就业率低等情况的存在,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提供了可能。企业是低龄知识型老年人力资源的主体,企业可以从合理规划劳动用工岗位、打通老龄人力资源引进渠道、建立科学的薪酬福利制度、建立柔性的绩效管理制度、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六个方面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将包袱转变为财富,成为缓解老龄化、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撑的重要举措。
英语教学研究
英语学术论文摘要语法隐喻与交际目标的实现
赵常友
2017, 36(1): 119-123.
摘要
(
127
)
PDF
(712KB) (
3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法隐喻在语言使用中,特别在书面语的使用中是一种典型的语言变体。英语论文摘要作为一种独特的语类,其功能在于使用较短的篇幅文章内报道最大量客观的信息。语法隐喻,尤其是名词化对实现论文摘要的交际目标和提高交际效率做出了重大贡献。分析英语论文摘要中的语法隐喻,有助于准确把握学术论文摘要语篇这一语类内部结构和运作机制,为撰写合乎国际学术标准的英文摘要和翻译符合英语学术规范的汉语论文摘要提供借鉴。
基于事件域认知模型理论的概念隐喻认知解析
范敏
2017, 36(1): 124-128.
摘要
(
171
)
PDF
(932KB) (
4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隐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模式,对于人们构建概念体系至关重要。在认知语言学家将体验哲学作为概念隐喻研究的哲学基础的大背景下,概念隐喻的建构机制可以尝试着从概念隐喻理论(CMT)和王寅教授提出的事件域认知模型理论(ECM)的视角下去分析和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