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期刊基本信息
主管:云南省教育厅
主办:曲靖师范学院
主编:郭丽红
常务副主编:蔡燕
刊期:双月
创刊时间:1982年12月
国内邮发代号:64-84
国外发行代号:1596BM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8879
国内公开刊号:CN 53-1165/G4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5-09-26
上一期
社会学研究
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知识生产的底层逻辑与展望
袁小平, 刘玉洁
2025, 44(5): 1-10.
摘要
(
51
)
PDF
(1600KB) (
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知识生产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面临着专业自主与乡土智慧之间的调适困境。通过构建“要素—接受度—成熟度—可持续性”四维分析框架,运用文献计量法,系统阐述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知识生产的现状及其与西方知识生产的差异,进而揭示其底层逻辑。研究表明,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知识生产已形成四大核心特征,即政策导向性、本土化整合性、多学科融合性与实践自觉性;其核心议题聚焦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与本土化理论调适,构建起“理论—实务—政策”三维体系,且知识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凸显家国情怀,以高校为主要产出主体、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为主要形式,并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人才队伍。然而也面临多重发展困境:尚未建立有效的跨区域协同机制,东西部研究力量失衡;核心作者群体集中且以中年学者为主,创新活力不足;中西方资源协调不均,理论原创性薄弱。未来,需通过强化农村社会工作的实践自觉性,实现“近身性”与“全人性”的统一,平衡政策回应性与专业自主性以及推动技术治理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构建中国农村社会工作自主知识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工作价值体系融合贯穿:生成逻辑和实践进路
刘红霞, 普忠鸿, 杨海萍
2025, 44(5): 11-19.
摘要
(
52
)
PDF
(1589KB) (
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土化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根本出路,本土化的关键在于构建中国特色自主话语体系的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尤其是社会工作的典型特征——价值性方面。因此,我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立,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并全面贯穿于其中。参考现象教学中跨学科课程改造方式,形成融合贯穿的生成逻辑,并从我国社会工作实践经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国际社会共识中筛选并转换相关元素,完善《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课程思政改革,培育新时代社会工作人才,构建本土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和与之相应的伦理守则,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社会工作服务农村留守老人情感需求实践研究——以Q市Z街道L彝族村为例
李贵文, 谷宏瑞
2025, 44(5): 20-25.
摘要
(
51
)
PDF
(1400KB) (
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农村留守老人不仅面临着经济供养、生活照顾等多重难题,而且生活单调、家庭氛围缺失,导致情感需求被忽视。互动仪式链视角下,采用行动研究和实地访谈法,结合社会工作服务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实践经验,探讨农村老人情感需求问题。研究表明,互动仪式链视角下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有助于增加老年人的情感能量,强化共同的符号认同,一定程度上满足农村留守老人的情感需求,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的幸福感。
文艺学研究
读者凝视与权力重构:中国网络文学东南亚跨文化传播策略
蒙睿华
2025, 44(5): 26-33.
摘要
(
43
)
PDF
(1474KB) (
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文学出海本质是作为文化的传播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双重出海。中国网络文学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成效显著,但仍面临文化折扣、本土化适应与意识形态冲突等多重障碍。以“读者凝视-权力重构”为理论框架,从文化权力、话语权力和意识形态博弈三个维度,系统分析中国网络文学在东南亚传播过程中的权力动态与意义再生产机制,提出跨文化传播的优化策略,旨在通过叙事方式调整、传播路径创新与话语体系重建,推动文化权力协商与意义共享,助力中国网络文学在东南亚地区的文化认同与可持续发展。
网络文学的“中国故事”内核探微——以英国国家图书馆首次收藏16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为例
孟婕
2025, 44(5): 34-40.
摘要
(
37
)
PDF
(1420KB) (
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2年9月,英国国家图书馆首次收藏中国16部网络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以“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展现中国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中国故事”的内核致力于构建优秀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主要体现为吸纳中国优良的传统思想文化而形成的理想的社会与家庭体系构建;表达真挚纯粹的感情,最终升华为人类共同感情,歌颂自强不息、砥砺不懈的奋斗精神和英雄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技法、工艺、美食等代表性传统文化载体来呈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传统文化跨越时间的恒久魅力;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文学的叙事和表达方式,让古典文学中的优秀文学艺术手法在新时代继续焕发异彩。
网络文学改编电视剧的审美范式建构
白丽芬, 王世灿
2025, 44(5): 41-49.
摘要
(
50
)
PDF
(1454KB) (
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文学以其先锋文化特质深受当下IP领域的青睐,而在媒介形态转换过程中文本的跨媒介叙事与审美重构的创作实践本身即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美学实践场域。聚焦于网络文学改编电视剧这一单点的突破,基于“互文性”理论深入探究其审美范式的建构;研究从内容题材的互文转化(传统/突破)、叙事方法的跨媒介重构(类型/重构)、主题诉求的协商策略(幻想/真实)、价值取向的耦合逻辑(娱乐/意义) 四个关键维度切入,分析网络文学影视化过程中审美元素的冲突、交汇与创新机制,研究表明,在电子媒介时代催生的新话语符号与拟像审美范式下,网络文学改编电视剧通过有效的跨媒介“翻译”实践,不仅实现了文学文本与影视文本的互利共赢,更在商业化、娱乐化诉求与文学的严肃性、深刻性之间寻求并达成了动态平衡与互补共生。在主流文化价值引导与行业审美过滤的双重作用下,成功的改编实践正逐步指向“超级符号”的建构目标,其未来发展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仙侠玄幻类网络小说的新古风话语建构
刘薇
2025, 44(5): 50-58.
摘要
(
53
)
PDF
(1441KB) (
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仙侠玄幻类网络小说是中国网络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它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和仙侠、玄幻元素,具有浓厚的古风特色。大量神话、仙话、传说语词元素的使用,古语词和句式的嵌入,使这类小说呈现出浓郁的古风话语风格。通过在现代汉语语句中以各种方式和比例嵌入一定数量的古语词、成语、古诗词和神话、仙话等专有名词,既营造古风效果,又增强现代网络读者阅读的易读性,实现古风风格与易读性的平衡,达到古典与现代风格的互渗和融合,建构出一种新型的古风话语形式。通过对古风话语元素的注入、新古风话语结构形式、结构类型、语用效果、形成原因等方面分析,建构仙侠玄幻类网络小说的新古风话语体系。
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研究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人才引进政策评价
史雪琳, 曾令会
2025, 44(5): 59-69.
摘要
(
52
)
PDF
(3239KB) (
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才引进政策是省域副中心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强化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以2010—2024年22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出台的83项人才引进政策为研究对象,采用微词云软件对政策进行文本挖掘,构建省域副中心城市人才引进政策PMC指数模型,并以此对15座样本城市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人才引进政策整体表现为“良好”以上等级,但在人才培养、人才评价、政策性质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为此,提出发挥优势领域、补足薄弱领域、构建人才需求导向的预测体系等措施,以期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人才引进后续政策的完善与调整提供方向和依据。
省域副中心城市人才政策的演进趋势与发展路向——基于曲靖市2014—2024年政策文本的NVivo分析
宋发平
2025, 44(5): 70-77.
摘要
(
40
)
PDF
(1494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才政策对人才的聚集具有推动和拉动作用,助力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新动力。曲靖市自2014年以来推出的人才政策完善了人才发展平台与创新创业环境,在人才引进及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通过对人才政策文本运用NVivo 15软件进行编码分析,发现供给型、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较为充分,服务外包、建立海外人才机构等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相对不足。结合政策工具使用情况和演进趋势特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五方面的建议,以期为曲靖市人才政策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地方高校与省域副中心城市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的耦合逻辑与实践路径
贺邵东, 李肃霜
2025, 44(5): 78-83.
摘要
(
42
)
PDF
(1405KB) (
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省域副中心城市承接省会城市的部分转移功能,促进要素向其周边地区转移流动,进而以分工协作方式与周边地区形成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动。地方高校是其区域内知识、技术和人才策源地,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地方高校与省域副中心城市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具有起点耦合、路向耦合和终点耦合逻辑,应正确处理好“五对”关系,即城市发展与高校发展的共生关系,产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融合关系,人的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依赖关系,转型需求与科技赋能的匹配关系,传承延续与改革创新的伴生关系。
法学研究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治化进程研究
徐淑娴
2025, 44(5): 84-89.
摘要
(
29
)
PDF
(1406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基础性制度,土地制度一直以来是一国基本经济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在生产资料上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关于土地制度的政策随着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调整,建立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土地制度,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制度改革离不开完善的法律和政策支持,从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对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制度设计展开分析,以期为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土地法律问题提供解决的经验和范式。
域外法官在陪审制中的作用阐析及启示
袁爱华, 李克艳
2025, 44(5): 90-97.
摘要
(
34
)
PDF
(1433KB) (
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民陪审制是司法领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一环,必须充分发挥其价值作用。通过考究英国、美国、法国和俄罗斯的陪审制运作的历史可看到,法官作为陪审制的制度践行者之一,对陪审制的实践运行效果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其影响力既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的。因此,陪审制的模式选择必须契合一国民情、政治和司法的需要,获得法官的支持;充分挖掘陪审制在当下的价值——通过司法协商民主实现司法价值和政治价值的共赢;通过一系列举措激励法官支持陪审制发挥实际作用,真正实现陪审制司法价值和政治价值的双向奔赴、双向提升。
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数据训练中的著作权侵权认定
董凯宇, 杜爱萍
2025, 44(5): 98-104.
摘要
(
36
)
PDF
(1419KB) (
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数据训练过程中因使用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引发的侵权问题成为焦点。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从合理使用认定、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三方面展开研究。在合理使用方面,我国相关案例未涉及大模型训练的作品使用认定,国外从支持“中间复制”构成合理使用转向认定侵权;归责原则上,考虑到数据广泛性、技术复杂性及鼓励创新的需求,应采用过错责任原则,避免过度加重技术开发负担;责任承担方面,数据训练场景中平台可扩大解释为新型“网络服务提供者”,类推适用“避风港原则”,并通过“实质性相似 + 接触可能性”标准与算法比对技术认定侵权,同时参考借鉴当前各国主流理论,为相关法律规制完善与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教育教学研究
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进路:基于多源流理论分析框架
张丽, 桑国元
2025, 44(5): 105-113.
摘要
(
49
)
PDF
(1853KB) (
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从普及普惠向免费发展。运用多源流理论分析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生成进程,发现现有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的数据指标、社会关注的焦点事件和行政干预反馈共同形成问题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持续呼吁,以及专家学者科研助推和地方实践探索共同形成政策流;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执政理念和幼有所育、幼有优育诉求代表的国民情绪共同形成政治流,三流动态嵌套深度耦合推开免费学前教育的政策之窗。未来政策推行中,应激活每一条源流的独特作用,把握三流耦合的动力作用;坚持公平优质的价值取向,回应多元供给的现实挑战,聚焦免费政策的持续推进,开启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局面。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赋能云南高校创新教育:逻辑理路、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管理要
2025, 44(5): 114-121.
摘要
(
53
)
PDF
(1435KB) (
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教育强国建设与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双重背景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为高校创新教育注入新动能。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赋能云南高校创新教育的范式革新,系统阐述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赋能教育变革的技术必然性与国家战略层面的逻辑理路,明确了其作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通过对云南高校创新教育现状的深入剖析,识别出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师资能力、产教融合、评价方式及资源均衡六个维度的现实困境,提出了革新教学模式、重构课程内容、赋能教师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评价方式、夯实数字基座六大具体路径,为云南高校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破解创新教育难题、培养新质人才提供一套系统性的理论框架与可操作的行动方案。
“双元制”模式下医学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吴亚茸, 田甜, 温馨, 晏廷亮
2025, 44(5): 122-128.
摘要
(
42
)
PDF
(1414KB) (
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聚焦国内医学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18个省(市)1707名医学高职院校教师与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国内医学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教师发展受阻、实践教学模式僵化、教材改革滞后、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四大问题,对此从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赋能、重建良性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立体化教材动态更新与生态、实训设备更新与共享机制搭建四个方面提出优化路径,助力培养适应基层医疗需求的高素质医学技能型人才,推动职业教育与基层医疗行业的精准对接,不断提升国内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