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期刊基本信息
主管:云南省教育厅
主办:曲靖师范学院
主编:郭丽红
常务副主编:蔡燕
刊期:双月
创刊时间:1982年12月
国内邮发代号:64-84
国外发行代号:1596BM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8879
国内公开刊号:CN 53-1165/G4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7-26
上一期
区域国别学研究(栏目主持人:马强)
族与国的两重疏离——在巴阿富汗离散人口身份和困境田野调查研究
龙涛, 马强
2025, 44(4): 1-11.
摘要
(
28
)
PDF
(1614KB) (
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受历史传统、巴基斯坦国家政策、民族国家观念和族群刻板印象等因素的影响,在巴阿富汗离散人口形成了有别于巴基斯坦人的他者身份,面临复杂多变的生存困境,同时给巴基斯坦社会带来诸多挑战。现代国家边界的形成固化了国家疆界,改变了历史上的柔性政策,让游离在没有归属感但又在寻求归属感的在巴阿富汗离散者不知所从,产生了认同困境。基于田野调查与文本研究,探讨身份变化和现实困境如何使在巴阿富汗离散者产生了“族”与“国”的两重疏离感。
波斯旅馆所见丝绸之路文明交往探微
马锦丹
2025, 44(4): 12-22.
摘要
(
21
)
PDF
(3886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古代波斯融合埃及、亚述和巴比伦的建筑风格,形成了装饰精美、特色鲜明的建筑体系,其中旅馆是其杰出代表。这些旅馆遍布波斯城乡,为丝绸之路上的商旅提供住宿服务,以宏伟精巧的设计著称,至今留存众多遗迹。研究表明,丝绸之路上的波斯旅馆不仅承担着为商队提供休息和补给的职能,还在各种文明交往中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对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阿海上丝路文化的生成条件、演进历程及本土化——以福建泉州为例
周志林, 罗林
2025, 44(4): 23-31.
摘要
(
26
)
PDF
(1540KB) (
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是古代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友好交流的智慧结晶。福建泉州作为海上丝路起点和国际贸易“桥头堡”,为中阿商贸互通与文明互鉴提供了基础条件。通过探讨中阿海上丝路文化交流的演进历程,能更加明晰双方文明互动的历史脉络与发展成就,总结得出中阿文化在泉州地区交汇、碰撞与本土化的表现形式,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文化的深度交流合作提供历史借鉴和启发。
冷战后美国援助中亚高等教育的政治动因
宋海英
2025, 44(4): 32-40.
摘要
(
21
)
PDF
(1562KB) (
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联解体后,中亚出现的“地缘真空”态势吸引了美国的目光。这一地区独特的地缘位置、丰富的资源能源、特殊的安全局势和多元的文化形态促使美国积极加强与中亚的互动和联系。在“硬实力”输出收效甚微后,美国从“软实力”入手援助中亚的高等教育,试图以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改造中亚,实现其全球战略。
社会学研究
银发经济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展望——基于老年社会参与视角的分析
谢立黎, 王飞
2025, 44(4): 41-51.
摘要
(
22
)
PDF
(1585KB) (
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开发老年人在社会参与领域的消费与生产潜力为发展银发经济开辟了新的途径。从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角度来看,银发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些机遇包括老年人就业为银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老年志愿者成为养老服务领域的重要补充力量,老年教育发展促进银发经济的活力增长,老年人口素质提升推动消费需求升级,以及新兴科技引领老年人参与形式变革。然而,机遇背后也伴随着挑战。因此,为进一步推进老年人全面参与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全面贯彻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家庭和个体、主体和客体这六个重要关系,真正推动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发展与改革,实现银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延迟退休对家庭代际支持功能的影响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代燕, 刘雅文
2025, 44(4): 52-62.
摘要
(
31
)
PDF
(1568KB) (
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中国人口负增长时代的到来,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于2025年1月1日,渐进式地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这一政策。延迟退休政策,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劳动力人口资源的利用率。但另一方面,延迟退休也可能对社会和家庭的代际支持功能及关系产生影响,延迟退休要求家庭内部分工进行适当的调整,但这种调整可能会导致家庭生活短期不便;另外,延迟退休可能导致体制内的就业岗位腾退周期变长,不利于青年劳动力人口稳定就业。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当从婴幼儿照护支持体系、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代际就业市场协同发展和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完善等多个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民族研究
多民族散杂居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曲靖实践研究
程利, 董慧秀
2025, 44(4): 63-70.
摘要
(
28
)
PDF
(1529KB) (
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曲靖市为例,深入分析多民族散杂居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路径和经验。系统梳理曲靖市在思想教育、党建引领、产业支撑、民生服务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积极实践及突出成效基础上,指出当前仍面临民族文化保护压力、社会融合差异化需求、经济发展不均衡和社会治理协同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挑战,提出完善宣传教育机制、强化党建政治引领、推动城乡经济融合、弘扬民族文化共融和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等对策建议,为多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进步提供曲靖经验。
“老山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构逻辑
张发艳, 王海亭
2025, 44(4): 71-80.
摘要
(
23
)
PDF
(1557KB) (
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老山精神”是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的坚固基石,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思想资源。基于二者在文化底蕴、精髓要义、实践目标层面的逻辑统一性,“老山精神”在推进边疆民族地区边疆治理、经济发展、文化自信特别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引领作用。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可以从深化宣教、发展文旅、增进认同等三个层面入手,进一步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化与升华。
文艺学研究
杜甫夔州诗作中多城景观的文学书写与审美歧异
赵新萍
2025, 44(4): 81-89.
摘要
(
23
)
PDF
(1551KB) (
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杜甫寓居夔州期间,创作诗篇近四百余首。其中,以夔州为中心,辐射中原、荆楚与吴越等地的“城市景观”书写,尤具典型意义,不仅勾勒出诗人大半生的漫游轨迹,更深刻呈现其诗人对不同城市景观的独特生命体验与情感投射。自然景观层面,夔州山水险峻奇崛、潇湘山水清逸柔婉,京华山水幽邃厚重。人文景观层面,夔州历史遗迹多蜀汉风情,荆楚吴越历史遗迹多春秋风度,长安宫阙楼台多大唐盛衰映像。此种审美分化的生成,既根源于杜甫晚年漂泊多艰、多病多忧的生命境遇,亦深受各地城市独特的自然地理形貌与人文风貌的影响,更与其所涉区域复杂多样的地缘政治格局密切相关。
文化“出海”的时代要义、现存挑战与应对策略——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
杨青青, 余满晖
2025, 44(4): 90-97.
摘要
(
33
)
PDF
(1543KB) (
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产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跻身影史前五并在海外广受欢迎,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功“出海”的典范案例。这一成就深刻诠释了文化“出海”的时代要义:它是破解“文明冲突论”的实践回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动追求,落实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时代需求,以及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内在要求。然而,当前中华文化“出海”仍面临显著挑战,主要包括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困境、数字时代带来的传播与安全风险,以及地缘政治因素的干扰掣肘。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推动中华文化“出海”并实现“出彩”,亟需从四个关键维度协同发力:一是巧用文化转译策略,创新叙事表达模式,以降低文化壁垒、增强吸引力;二是发展前沿网络技术,建设自主国际媒体平台,以掌握数字传播主动权;三是提高议程设置能力,破解地缘政治困局,以提升国际话语权;四是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并强化宣传教育,为文化创新与“出海”提供坚实保障。
重思边界:直面人工智能“好”文学的当下困境
刘子暄
2025, 44(4): 98-105.
摘要
(
25
)
PDF
(1501KB) (
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文学是技术与文学尝试融合的结果,它的出现冲击着现有文学的格局,同时也带来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其中,人工智能是否可以生产出“好”文学,需要进一步探讨。从文学是什么入手,着眼于“文学终结”与人工智能文学的关系问题,聚焦好的文学真正需要的要素,分析得出好的文学应该是关于人、属于人的文学,真正需要的是人的情感创造、语言的文学性与文本意义的赋予与敞开。进一步阐释人工智能文学与好的文学之间的差距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在可能。因此人类在担忧与反思文学与自身价值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探索二者合作的广阔空间。
教育教学研究
以美育德:大学德育的美学审视
李保玉, 张天泽
2025, 44(4): 106-113.
摘要
(
24
)
PDF
(1536KB) (
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工具理性主导的现代教育场域中,大学德育面临价值理性危机的深层拷问:功利化目标消解德育本体价值,知性化内容割裂生活世界,智育化方法异化主体间性。这一危机的核心症结在于,德育过程中“美”的缺席,导致道德教育沦为知识规训的技术装置,原本肩负的精神启蒙、心灵滋养功能也随之不断弱化。审美活动通过重构道德认知的美学基础、调和实践矛盾的审美张力、创新价值传递的感性范式,为破解德育困境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为此,大学德育亟待构建“美善相谐”的实践生态——教师需以立美创造超越工具理性桎梏,在生命关怀中唤醒道德自觉;学生应通过审美关照回归生活世界,在具身实践中实现知行合一;师生共同构建双向对话的求美共同体,在精神共鸣中达成价值共识。
红色文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困境和路径
刘庆庆
2025, 44(4): 114-120.
摘要
(
27
)
PDF
(1515KB) (
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色文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红色文化育人资源。将红色文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以叙事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以历史性夯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以价值性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以艺术性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呈现形式。然而红色文学融入过程中亦面临着高质量红色文学供给不足、信息茧房下红色文学传播效能梗阻、红色文学媒介形态适配滞后等现实困境。对此,须加强时代红色文学创作、数字赋能红色文学传播、营造红色文学学习氛围,发挥好思政引领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时代新人。
区域教育协作的历史演进与未来思考——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段从宇, 彭远鸿
2025, 44(4): 121-128.
摘要
(
22
)
PDF
(1536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入剖析区域教育协作的发展演进、短板弱项和未来路向,对推动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尤其是其他同类区域的教育协作发展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通过考察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作可知:得益于校际机制、政府机制和社会机制的协同推动,当前的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作已然在高等教育协作、职业教育协作、基础教育协作和民办教育协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从教育协作模式,尤其是聚焦“大教育”的宏观教育协作层面审视,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作仍存在有公立教育协作多于民办教育协作,请进来的协作多于走出去的协作,自下而上协作多于自上而下协作三个维度的短板弱项,亟待从细化协作目标、强化制度供给、深化顶层设计、补齐民办教育协作短板方面统筹发力,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作的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