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师范学院学报》是云南省教育厅主管、曲靖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其前身是1982年创刊的《曲靖师专学报》,1999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为国际国内公开发行刊物,2001年更名为《曲靖师范学院学报》。现为双月刊,每逢单月26日出版,每期128页,A4开本,为国内外公开发行。《曲靖师范学院学报》以“坚持双百方针、繁荣学术文化、培育知识创新体系、推进素质目标战略、贴近师范教育改革实践、深入学科教学理论前沿、拓宽科学技术应用转化渠道、促进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为办刊宗旨,主要为高校教师和广大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多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5-01-26
上一期   
社会学研究
中国老年人婚姻家庭状况变动及其社会经济影响
张舒贤
2025, 44(1):  1-11. 
摘要 ( 16 )   PDF (1601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转变引发了中国老年人口婚姻类型和家庭状况出现较大变化,厘清老年群体婚姻与家庭变动状况,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2000年至2020年3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老年人婚姻类型与家庭状况变动,发现:总体上老年人各类型婚姻人数和有老年人的家庭户数量在不断增加。从婚姻构成看,老年人口有偶率和离婚率不断提升,丧偶率呈不断下降趋势。家庭结构方面,有1个60岁及以上老人的家庭户占比呈下降趋势,超过1个60岁及以上老人的家庭户比重不断上升。因老年人婚姻家庭对其身心健康、社会稳定和家庭养老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为此,应重点关注老年人婚姻状态变动,丰富和改善老年群体日常生活,积极提高老年人婚姻质量,营造健康友好的老龄社会。
老幼友好型社区营造的框架构建、现实困境及实现路径
朱晓, 刘艳
2025, 44(1):  12-21. 
摘要 ( 12 )   PDF (1543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紧贴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连接社会、政府与家庭的重要桥梁,也是养老抚幼服务的重要平台。结合“一老一小”两类人群的特点及需求,根据社区营造的内涵以及“人、文、地、产、景”五大社区发展取向,提出我国老幼友好型社区营造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区营造的现实困境,分别为人:主动性的丧失和社会参与的虚化;文:文化断层且社区文化挖掘有限;地:对生态环境缺乏重视且缺少老幼视角;产:有效供给不足且适配性专业性有待提升;景:场景空间缺失且适老适幼设施不足。结合案例提出老幼友好型社区营造路径,即建设社区议事制度并促进多元主体参与,挖掘培育社区文化并促进代际互动,创建宜居绿色生态空间及自然景观,搭建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精准适配,设施适老适幼化及代际融合场景打造。
人口流动与地理通婚圈扩展“双重作用”下的农村养老模式调适——基于云南省一个农业村落的调查
代燕, 梁海艳
2025, 44(1):  22-30. 
摘要 ( 11 )   PDF (2159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与经济快速发展,未婚青年人口流动越来越普遍,因此带来地理通婚圈扩展。在人口流动与地理通婚圈扩展的双重作用下,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冲击。一方面,由于农村人口流动的不彻底性,流出地家庭被分割成多地的零星家庭。在此过程中,出于家庭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决策,老人通常被留在老家守护家庭,农村家庭养老根基发生了动摇;另一方面,随着大量农村未婚青年人口外出流动及择偶,地理通婚圈扩展,不管是本地女性远嫁,还是本地男性外娶,农村青年婚后与原生家庭之间的代际支持功能都趋于减弱,农村养老遇到了新挑战。为此,一些家庭采取了“代际情感团结-代内利益交换”策略进行调适,对解决农村外出家庭养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嵌入式养老服务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以N市为例
张瑞利, 沈筱雅
2025, 44(1):  31-40. 
摘要 ( 12 )   PDF (1424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家庭结构向小型化、空巢化转变,为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促进居家、社区及机构养老服务等资源有机融合。为了深入剖析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实际运行效果及其社会影响,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当前N市嵌入式养老服务的利用现状及满意度进行了系统调查。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全面审视并剖析当前N市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以期进一步优化N市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运行机制,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构建更加和谐、宜居的老年生活环境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新时代巩固文化主体性的三重逻辑
陈相龙, 张健
2025, 44(1):  41-46. 
摘要 ( 14 )   PDF (1411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勇担文化使命,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守正创新,其中以“两个结合”巩固文化主体性有效回应和解决文化“古今之问”“中外之问”“多一之问”的重要举措。首先“两个结合”指明新时代巩固文化主体性的源泉动力;其次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省、文化自为和文化自强五个方面构建了新时代巩固文化主体性的内在体系;最后文化守正与文化创新相统一、文明交流与文明互鉴相统一、文化领导权和文化人民性相统一共同彰显了新时代巩固文化主体性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对人本质的认识——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批判和超越
陈世锋, 徐瑞忆
2025, 44(1):  47-52. 
摘要 ( 10 )   PDF (1408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青年黑格尔派的费尔巴哈虽然考虑到人的自然属性,并认识到宗教的本质是人,从而超越了唯心主义走向唯物主义,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是直观式的唯物主义,对宗教的批判不够彻底,对人的本质核心中的社会性、实践性缺乏考察。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社会关系中,从哲学的抽象人到现实的具体人,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而达到对人的本质科学认识。通过分析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批判和超越,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准确地理清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关注到人本身。
“和美”思想的渊源与发展
刘招明
2025, 44(1):  53-58. 
摘要 ( 13 )   PDF (1408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美好,一直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从思想史的视角看,对和美社会的探索和追求经过了一个从自然的“和美”到社会的“和美”,从空想的“和美”到科学的“和美”,从理想的“和美”到现实的“和美”的总体发展历程。这一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丰富的“和美”思想资源为“和美中国”的探索奠定了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和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美”思想,实现了对以往“和美”思想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
文艺学研究
《黑神话:悟空》:中国文化出海通关的三重进路
薛哲
2025, 44(1):  59-67. 
摘要 ( 17 )   PDF (1465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神话:悟空》自上线以来爆火全球,它的惊艳“出圈”彰显出电子游戏作为新型载体推动文化“出海”的强大效能。作为新型数字媒介和信息载体,电子游戏推动跨文化传播的逻辑链条和达成路径即玩家以算法经验接入游戏,从游戏达至文化的进路分别历经符号层、叙事层和文化层三个层面,玩家的心态认知也分别从“游戏好玩”到“故事好看”继而上升至发掘和肯认故事背后隐在的文化价值观念。《黑神话:悟空》文化出海通关三重进路的技术逻辑,或可强调除去娱乐性、盈利性之外,电子游戏的重要属性:为后现代主义背景下人们理解“世界性”缔造新的可能和途径。
《黑神话:悟空》的海外传播三维
王紫潼, 周冰, 邓诗怡
2025, 44(1):  68-77. 
摘要 ( 12 )   PDF (1484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神话:悟空》作为数字媒体,融合先进数字技术实现全球化产业创收;作为文化产品,面向世界彰显中国文化的美学底蕴,通过“西游”叙事权回归与游戏中的中式美学内嵌,让用户达成对中国传统优质文化认知;作为意识载体,它携带中国传统文化因子以游戏为媒介向世界用户娓娓道来,通过宗教符号诠释、“天命”哲学思考以及价值观导向,让游戏海外传播达成价值观认同。产业是能快速接受的信息,文化是潜移默化的改变,价值观是触及思想的意识。通过从产业、文化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黑神话:悟空》在文化海外传播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构建有力传播体系向世界传达价值观念。
乡村振兴研究
国内基层减负研究回溯与展望——基于Cite Space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温顺生, 兰成东
2025, 44(1):  78-87. 
摘要 ( 13 )   PDF (5485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引起的行政负担是基层亟待解决的问题,借助Cite 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国内基层减负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对相关学术文献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既往的研究呈现出如下显著特征:基层减负研究从逐年递增至平缓趋势,高产作者合作不够紧密,合作群尚未真正形成,研究机构具有地域差异性;研究热点聚焦于“形式主义”“基层负担”等维度;研究初始阶段围绕基层减负的理论价值的阐释,发展阶段侧重于实践机制的分析,深化阶段着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型提炼。基于此,基层减负的研究应继续深化探索,形成整体性的学术群体。即从静态的现象描述转向动态的机制解释,从宏观的理论评估转向微观的实践探索,从碎片化的案例分析转向系统化的理论构建,以期为基层减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蚕桑产业本地化实践赋能乡村振兴——以滇中石羊镇为例
李志浩, 郑钦清, 鲍伟娜
2025, 44(1):  88-95. 
摘要 ( 13 )   PDF (1442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借助中央政府“东桑西移”的历史契机与地方政府的配套政策支持,滇中石羊镇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促进蚕桑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石羊镇蚕桑产业本地化实践具有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特点:基层政府精准施策,引导农户转向高产值、高收入的蚕桑产业;蚕农采取因地制宜的种植模式,持续优化蚕桑产业的分布范围。在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府的引领下,采取蚕桑产业发展的创新实践策略: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树立典型示范引领群众;提升蚕桑科技含量,注重技能培训与科技应用;追求多方共赢,形成利益融合的产业链合作关系;积极探索蚕桑文化与农旅融合的产业拓展模式。石羊镇蚕桑产业的良性发展促进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极大地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为云南省其他地区提供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经验。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困境及对策——以曲靖市为例
黄慧福, 柴梅艳, 昌国晋, 叶丽, 高傅强
2025, 44(1):  96-101. 
摘要 ( 14 )   PDF (1405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是党和国家密切关心的民生问题,解决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工程之一。目前,曲靖农村食品安全存在村民对食品安全认识不到位,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相关部门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为此,要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成立研究团队增加专业性监管力量,通过优质培训和榜样的力量强化“两个责任”意识,加强农村重点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食品安全共享共治格局,打赢食品安全保卫战,助力曲靖乡村全面振兴。
教育教学研究
数智时代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逻辑转向与推进路径
宋发平
2025, 44(1):  102-110. 
摘要 ( 12 )   PDF (1453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推动教育强国的内驱力。数智时代的治理逻辑从价值理念、组织制度、主体对象、空间结构、方式方法五个方面十个维度发生了转向,面临技术价值至上、制度体系不完善、主体性危机、技术失控、数据伦理方面的现实困境。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可以超越工具性价值,构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推陈出新,建立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确立人的主体性,强化主体责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技术赋能;优化算法与技术治理,从“技治”转向“善治”。
改革开放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热点与演进趋势——基于Cite 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杜廷伟
2025, 44(1):  111-120. 
摘要 ( 11 )   PDF (3605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形成的重大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伟大总结,回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40年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从单一到多元、经验到理论、概念到科学的跨越式发展。运用Cite Space软件分析了“中国知网(CNKI)”中1128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相关文章,通过可视化分析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日臻完善、学术成果丰硕、研究作者和机构发文质量高,研究热点已从最初的概念探讨演进到“学科规律性”与“三全育人”研究,逐渐形成了自觉构建与数智时代相适应的学科新形态。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需要立足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与属性,强化学科规律性研究和学科交叉性研究,以期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实现高质量发展。
基于智慧课堂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设计及应用
马勋雕, 李仲宇
2025, 44(1):  121-128. 
摘要 ( 17 )   PDF (2448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慧课堂师生互动水平依次递进为操作互动、认知互动和创造互动三个层次。在实际教学中,认知互动,特别是创造互动较少。基于FIAS(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和ITIAS(信息技术互动分析系统)的研究成果,结合智慧课堂师生互动的功能特征,对现有编码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出了一个智慧课堂的师生互动分析系统。基于该系统,并对一节智慧课堂教学视频进行了编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分析系统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情况,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关于师生互动的量化数据,还揭示了师生互动的模式和趋势。此外,该系统还有助于教师识别和改进教学中的不足,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