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期刊基本信息
主管:云南省教育厅
主办:曲靖师范学院
主编:郭丽红
常务副主编:蔡燕
刊期:双月
创刊时间:1982年12月
国内邮发代号:64-84
国外发行代号:1596BM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8879
国内公开刊号:CN 53-1165/G4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9-01-26
上一期
下一期
珠江上游经济文化发展研究
北盘江—红水河水运发展及展望研究
赵光辉,朱谷生
2019, 38(1): 1-6.
摘要
(
144
)
PDF
(905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盘江、北盘江是珠江上游的两条重要水系,均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乌蒙山脉马雄山。特别是南北盘江将黔西南州紧紧环抱,在册亨县双江镇汇合为红水河,形成罕见的千里盘江U形“水袋”。扩大北盘江—红水河航道通航能力,有利于改善沿江地区投资环境,确保滇黔桂三省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沿江两岸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好地满足滇黔桂三省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基础设施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提高北盘江—红水河水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有利于促进北盘江—红水河港口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和运输船舶的标准化、大型化发展,增强北盘江—红水河水运的服务能力和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北盘江—红水河水运在滇黔桂三省区连片发展、通江达海、加强与珠江流域其他省、区经济联系的交通支撑保障作用。
南盘江流域脱贫攻坚绿色产业体系构建
沈凌云
2019, 38(1): 7-11.
摘要
(
175
)
PDF
(857KB)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盘江流域构建脱贫攻坚绿色产业体系具有优势和基础,为此,要用活资源,放大优势,做活三篇“水文章”,构建以水为特色的生态型、循环型、低碳型的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实现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发展水平的新跨越,争当滇黔桂三省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和脱贫攻坚绿色发展的先行区。在实现路径上,要注重产业布局,强化综合治理;创新发展机制,激发发展活力;加强基础建设,拓宽融资渠道。
云南罗平佛教文化的地理学透视
王洪映
2019, 38(1): 12-15.
摘要
(
163
)
PDF
(652KB) (
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意识形态,它的起源、分布与传播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佛教的发展路径在时空上也体现着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塑造的特点。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从宗教地理学的角度阐明罗平地区佛教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为罗平县宗教与地域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结合经济发展需要,就整合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提出建议。
文艺学研究
《阿诗玛》英译本社会民俗文化翻译研究
黄琼英,李睿祺
2019, 38(1): 16-20.
摘要
(
145
)
PDF
(801KB) (
1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叙事长诗《阿诗玛》是撒尼民族文化深层积淀的文学化展示,诗中有大量的社会民俗文化负载词。借助语料库手段,对戴乃迭《阿诗玛》英译本中社会民俗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进行探究,发现译者较为注重撒尼族婚姻习俗文化异质性及源语文本文学性的传达,而对源语文本中于西方一般读者来说显得不重要的民俗文化负载词,常常运用替换法或省略不译,以保证译文的流畅性。
媒介:网络文学最重要的在场
唐桃
2019, 38(1): 21-24.
摘要
(
111
)
PDF
(762KB)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于网络文学而言,网络媒介并非与内容无关的形式因素,相反,网络媒介是直接影响网络文学生产、消费最重要的在场,它直接介入网络文学生产和消费的整个流程,并犹如一只无形之手悄然赋予了网络文学特定的艺术形态。网络文学作品作者主体的隐退、进而成为读者集体本我的欲望狂欢,其背后的推手都来自网络这一特定传播媒介。
对革命或历史正义性的反思——贾平凹长篇小说《山本》三人谈
杨剑龙,郝瑞娟,李秀儿
2019, 38(1): 25-30.
摘要
(
99
)
PDF
(1030KB) (
1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贾平凹的新作《山本》意在建构了一部《秦岭志》,在历史题材的创作中,以暴力书写淡化了正义与邪恶的二元对立。小说塑造了诸多人物形象,在对井宗秀命运的书写中,把陆菊人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女人。小说重细节轻情节的构思,阻碍了读者阅读的吸引力。小说中有很多具有象征意味的意象,钟情于这样一种琐琐碎碎的叙事。
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
习近平教师观及其实践路径研究
何绍芬,钱波
2019, 38(1): 31-36.
摘要
(
119
)
PDF
(1036KB) (
1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习近平教师观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中国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和历代共产党人教育第一的价值追求的继承与发展,认为教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铺路人,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躬身实践、攀登不止的行路人。所以,要切实加强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构建尊师重教的良好文化,激励教师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习近平教师观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昆明地区高校教师工作压力调查研究
王昆
2019, 38(1): 37-41.
摘要
(
133
)
PDF
(799KB) (
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调查研究以昆明地区高校教师为例,讨论研究了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其产生来源的关系。全面系统的阐述了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和构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为当今高校教师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高校教师的自我维护、实时适当的心理援助、提升工作环境以及创新考评机制的方法是为高校教师减轻工作压力关键所在。
从教到学: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的视角
肖京林,熊思远
2019, 38(1): 42-46.
摘要
(
116
)
PDF
(801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我国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外部环境的挑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桎梏和本科教学的特殊性的要求,亟需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此种教育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相契合。借鉴“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探索我国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路径,即实现由“教”到“学”的教学理念的转型,由“单一抽象性”向“多元实用性”的教学内容的创新,由以讲授为主导向多元方法的改革,由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变革。
历史学研究
清水江流域宗族在家庭财产继承中的作用考察——以《天柱文书》为例
王凤梅
2019, 38(1): 47-53.
摘要
(
111
)
PDF
(1302KB) (
1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至民国时期,在清水江流域天柱地区发现的民间契约中,涉及财产继承文献多且广,而宗族在契约订立中影响深远,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均可见其烙印。其中分关文书作为财产继承方式之大宗,分关中预留部分共产成为个体家庭与宗族之间联系的物质纽带;财产继承权主要赋予男性子孙,女性一般不在承继之列,尽量做到产不出族;分配中从仪式到分配方案,乃至纠纷调解,均彰显了宗族的影响力,进而揭示宗族在维系家庭延续性和社会稳定性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贵州历史民族图志与清水江文书的关联性探微
熊珍
2019, 38(1): 54-61.
摘要
(
131
)
PDF
(1543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水江流域位处贵州东南部,分布着众多民族群体。有清一代,(康熙)《贵州通志》卷三十《蛮僚》、《皇清职贡图》、“百苗图”等图志就有关其族群的记载。内容涉及各族群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社会交往诸多方面,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诸民族图志相关内容在今遗存的清水江诸类文书中能找到佐证。故综合运用以上文献,对于推动清水江学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民国时期云南币制演变的历史梳理
徐涛,郭飞平
2019, 38(1): 62-69.
摘要
(
180
)
PDF
(1397KB)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民国时期云南货币制度的演变作为切入点,梳理蔡锷、唐继尧、龙云和卢汉在各自执政时期对货币金融改革的历史情况。通过整理各时期货币发行、流通的状况,论述云南货币制度演变的过程和原因,以及其对当时云南金融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和成效。
民族研究
语言和谐与边疆团结——以打洛镇曼山下寨为例
陈娥
2019, 38(1): 70-73.
摘要
(
119
)
PDF
(686KB) (
1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田野调查的第一手材料,对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打洛镇曼山下寨和谐的多语生活进行了描写,分析认为:曼山布朗族母语保存完好并将继续传承下去,和谐的民族关系是语言和谐的保障,边境民族的语言和谐有利于边疆团结与国家安全。
彝族撒尼人“火把节”招魂仪式解读
李晓旋
2019, 38(1): 74-78.
摘要
(
131
)
PDF
(892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林彝族至今尚存招魂习俗,并有不同种类的《招魂经》散存于毕摩手中。撒尼人的招魂词语言优美,结构有序,句式严整,通常以五言为一句;仪式内容纷繁复杂,形态较为完备。在日常招魂、节日招魂、祭祀招魂等招魂仪式中,招魂词和招魂仪式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对《招魂经—〈惹沙尼兹里芍厄〉》(汉语意为“六月二十四日招魂”)文本进行整理、解读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调查中毕摩招魂仪式,将仪式置于特定的文化空间,分析其活态传承的背后所隐含的独特意义,探析撒尼人的生死观念、灵魂观念。
云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研究
罗添仁
2019, 38(1): 79-82.
摘要
(
121
)
PDF
(725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作为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汇集了众多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云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现代转化的方向主要是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优秀价值观和提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当前云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现代转化的主要路径,一是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二是与科技创新相融合;三是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四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语言学研究
《阿诗玛》汉译本韵律比较
刘薇
2019, 38(1): 83-90.
摘要
(
136
)
PDF
(1024KB) (
1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彝族支系撒尼族的民间叙事诗《阿诗玛》,自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以汉语作为主要载体,先后出版发行过多个不同的版本,这些汉译本的语言风格各有其特点,韵律风格也有所不同。选取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黄铁本、昂自明本、马学良本和黄建明本四个汉译版本,主要从句法和韵法两个方面对四个文本的韵律进行比较研究。
多元文化交融下鹤庆地区的语言和谐
姚霁珊
2019, 38(1): 91-98.
摘要
(
109
)
PDF
(1254KB) (
1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任何一种语言,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一定会受到其它语言的影响。或排斥拒绝,或兼收并蓄、和谐发展。鹤庆白语系统在发展演变中呈现出的开放性和封闭性既是推动白语向前发展并保持着白语固有本色的根本原因,也是多元文化交融下语言和谐的要素。鹤庆地区白族、汉族文化语言的长期接触,形成白语与汉语良性的语言竞争和互补,为鹤庆地区白、汉双语营造了和谐共生的语言生态。
英语教学研究
高校英语专业青年教师成长周期问题研究——以云南地方高校为例
范馨元
2019, 38(1): 99-102.
摘要
(
137
)
PDF
(702KB) (
1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周期性变化是高校教师成长发展的基本规律,云南地方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在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和形成风格期的各个阶段体现出相应的特征。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特征和问题,应通过终身学习、塑造品格以及实战训练等途径和方法,扬长避短,引导和促进高校青年英语教师迅速成长为教育教师的中坚力量。
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思想“倾向性”问题分析
卢珊珊
2019, 38(1): 103-107.
摘要
(
118
)
PDF
(849KB) (
1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因专业思维的制约,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极易受西方思潮的影响而导致其思想上出现否定主流意识形态、爱国意识浅薄、盲目追捧普适价值、崇洋媚外等一定程度的“倾向性”。而加上教师队伍不健全、教材编写不科学、文化自信培育缺位等原因强化了这种“倾向性”,严重制约了其成长成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育人素养,优化高校外语专业教材、强化价值导向,加强民族文化教育、提升文化自信是应对外语专业大学生思想“倾向性”的可靠理路。
国内英汉委婉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丁婕
2019, 38(1): 108-112.
摘要
(
175
)
PDF
(885KB) (
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挑选了近年中国知网(CNKI)上国内英汉委婉语研究的50篇文献进行总结,梳理出五个主要研究视角。结果显示:英汉委婉语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与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研究三个方面,与翻译和教学的相关研究较少。多数学者以概括各类英汉委婉语现象为分析路径,以进行静态分析居多,缺乏具体的材料或实证研究分析。
基础教育研究
以习近平教育思想指导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杨学智
2019, 38(1): 113-118.
摘要
(
125
)
PDF
(1030KB) (
1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习近平关于教育问题的论述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强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应聚焦“铸师魂、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树师表、解师忧”六个方面,培育“四有”好老师,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真正当好“四个引路人”。
面向中学生的汉语国际教育合作发展新路径研究——以“泰国高中生高质量汉语教育赴华培训”项目模式为例
杨丽姣,谷陵
2019, 38(1): 119-124.
摘要
(
129
)
PDF
(1083KB)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来华留学生形势发生了重要变化,汉语强化项目模式探索十分必要。本研究基于“泰国高中生高质量汉语教育赴华培训”项目实践,分析了项目的教学模式创新,项目实施效果,项目管理的经验及挑战等。研究认为,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学生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极具发展潜力,西部地区高校可利用地缘优势,开展多模式探索,拓展汉语国际教育合作发展新路径,促进汉语国际教育规模化水平及质量层次的提升。
近七年转岗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
张丽
2019, 38(1): 125-128.
摘要
(
128
)
PDF
(845KB) (
1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幼儿园转岗教师是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由中小学转到幼儿园工作的教师,其专业发展情况影响着整个幼儿教师队伍的发展情况。以2011-2017年102篇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从论文刊发年份、文献来源、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维度对102篇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近七年转岗幼儿教师的相关研究中高层次的研究较少,对转岗幼儿教师的关注度不高,研究方法单一,且质性研究较少,研究内容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未来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