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3-26
    文艺学研究
    “不愿在事实面前保持缄默”——人类疫病与文学创作三人谈
    杨剑龙, 刘虎, 黄明海
    2020, 39(2):  1-6. 
    摘要 ( 148 )   PDF (1025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远古人类面对疫病往往束手无策,产生了许多相关的图腾、仪式和神话。疫病书写一直成为中外文学创作的话题,经历从陈述到隐喻、从非虚构到虚构的过程。作家成为时代的记录者,文学成为疫病的见证者。面对这样一场世界性的疫病,中国作家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责任,“承担”和“介入”是一个作家的良知,不在事实面前保持缄默,当一个疫病的见证人。作家以个体的声音书写疫情,其实也是一种人之常情。作家的创作应该有一种世界性眼光,传承世界经典文学的创作方法,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经典。
    在边地与中心之间:《边疆文艺》对云南民族文学主体性的建构
    杨文艺
    2020, 39(2):  7-11. 
    摘要 ( 153 )   PDF (798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建国后全国最早创办的文学期刊之一,《边疆文艺》成为20世纪50-60年代云南民族文学主体性建构的参与者、记录者和见证者。《边疆文艺》通过出版策略,将国族叙事与民族叙事统一起来,将社会主义革命的大逻辑与云南民族文学主体性建构的小逻辑结合起来,在“政治标准”的规训下为“艺术标准”预留了一定的话语空间,助推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空间的生成和发展。独特的边缘文学经验,使《边疆文艺》成为时代文学症候的边疆文本。
    红楼视野下的《边城》观照
    唐明林
    2020, 39(2):  12-17. 
    摘要 ( 137 )   PDF (969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成就很高的作品,它与《红楼梦》有诸多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人物谶语”“家庭玄机”“悲澜不惊”“哀而不伤”四个方面。可见《边城》中有许多《红楼梦》的影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对新时代习近平文化论述的认识——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角
    汪四红
    2020, 39(2):  18-21. 
    摘要 ( 141 )   PDF (607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是国家的灵魂。他提出的文化强国目标和文化传播思想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他的系统构建文化生态格局思想和挖掘完善、创新创造思想有助于丰富和发展习近平的文化论述内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文化论述的根基,习近平文化论述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何星妍
    2020, 39(2):  22-26. 
    摘要 ( 131 )   PDF (756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系统地构建自己学说的首次尝试,也是其生态伦理思想的诞生地。马克思以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为核心,创造性地构建出二者之间的新型伦理关系,并探究了异化劳动和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明确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走向人性复归和自然复活的关键所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和深厚的伦理关怀,对于解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推进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曲靖的实践研究
    夏显泽
    2020, 39(2):  27-30. 
    摘要 ( 144 )   PDF (628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曲靖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考察云南讲话精神,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力度,采取强有力的生态文明建设措施,切实开展环保督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有力地促进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珠江上游经济文化发展研究
    曲靖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陈平, 张梅芬, 李天水
    2020, 39(2):  31-36. 
    摘要 ( 122 )   PDF (1122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收集曲靖357项非遗数据的基础上,计算地理集中指数、区位熵,运用ArcGIS10.4核密度空间分析工具,制作曲靖非遗的核密度分布格局图,探究曲靖非遗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曲靖非遗在空间分布上呈相对集中的特征,空间上形成“一核两区”的分布格局;分别以罗平县为极核中心;会泽县、麒麟区和马龙区为密集区中心,其核密度密集区主要集中于南部,北部较为稀疏。区域内自然、经济、人口、交通及政府管理等因素对非遗的形成分布有一定影响。
    高原平坝地区县域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基于云南省陆良县的研究
    王自红
    2020, 39(2):  37-42. 
    摘要 ( 133 )   PDF (1011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思想和新论断,对全国各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高原平坝地区县域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建设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普遍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针对目前高原平坝地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生态文明意识薄弱、体系不健全、执行不坚决等突出问题,应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理念为指导来做好制度建设,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县域生态文明,引导由资源推动型的县域经济向绿色推动型的县域经济转变,完成从“粗放型”逐渐过度到“绿色型”制度体系的转换,以此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
    会泽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原因及策略分析
    刘兴全
    2020, 39(2):  43-45. 
    摘要 ( 152 )   PDF (569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的重要抓手,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金钥匙”。地处乌蒙山深处的云南省会泽县,2020年要实现贫困县摘帽,时间越来越近、任务越来越重。通过搭建对接平台、开展消费扶贫、拓宽销售渠道、转变工作作风等方式,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各种困难,稳步推进全县产业扶贫项目,全力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的销售问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
    旅游文化研究
    基于产业融合的云南省体育旅游发展研究
    朱海燕
    2020, 39(2):  46-50. 
    摘要 ( 137 )   PDF (843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与多产业的融合是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而成的新产业,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分析体育旅游发展的内涵及动力因素,尝试性地对云南省体育旅游的发展模式进行分类。结果显示:云南省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存在景区嵌入型、体育赛事型、延伸发展型等三种发展类型,且民族性特征明显,从宏观政策、人才培养、市场主体培育和品牌建设四方面提出发展建议,为云南省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思路。
    “后疫时代”云南省跨境体育旅游的发展对策研究
    杜国川
    2020, 39(2):  51-55. 
    摘要 ( 141 )   PDF (887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对云南省旅游行业带来巨大影响,特别是边境区域的跨境旅游基本停滞。在国民对健康、高品质生活的消费诉求下,以“后疫时代”推动云南跨境体育旅游,从而助力云南沿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支撑云南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打造、推动边境区域跨境旅游的恢复和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并围绕“后疫时代”跨境体育赛事工作、跨境体育旅游危机管理体系、民族体育旅游、乡村体育旅游品牌、边境中小型涉旅企业扶持、边境体育旅游宣传和完善基础设施等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波特“五力模型”视角下云南体育旅游产业的竞争态势分析
    李保玉
    2020, 39(2):  56-62. 
    摘要 ( 174 )   PDF (1251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云南体育旅游的发展势头强劲,产业气象蓬勃,逐渐形成了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体育旅游目的地、体育旅游赛事和体育旅游标准景区四种业态,并基本涵盖了水面、陆地、高山、天空四重内容。然而,根据波特五力模型可知,云南体育旅游产业也同时面临着行业内临近省份竞争者的竞争力、其他行业进入者的威胁力、其它旅游业态的替代力、产品供应者的议价力和游客的议价力五种竞争力量。它们相互关联、交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云南体育旅游产业的竞争态势及潜在利润空间。为此,云南体育旅游产业只有采用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品牌经营战略三大发展战略,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在新一轮的旅游竞争中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实现云南旅游业的持续繁荣。
    以高原体育旅游助推曲靖文旅融合发展
    沈凌云, 姜虹屿
    2020, 39(2):  63-66. 
    摘要 ( 143 )   PDF (667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育旅游与文旅融合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高原体育旅游是曲靖文旅融合的重要形式。曲靖以“中国·曲靖国际高原体育城”为思路,推进文化旅游和高原体育产业发展,进行了实践和探索,走出了一条以高原体育旅游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但也存在相关资源缺乏统一规划、体育旅游没有形成品牌、体育旅游产品较为单一、宣传和市场开拓不深入等问题,为此,要坚持科学规划、提升品牌影响、开发旅游产品、拓展客源市场。
    曲靖市高原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及营销策略分析
    刘亚敏
    2020, 39(2):  67-70. 
    摘要 ( 128 )   PDF (697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曲靖各地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高原体育旅游产业,先后开发了水上飞机项目、珠江源徒步赛事等体旅融合的旅游产品,建设马龙旧县高原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文化+体育+旅游的产品格局逐步显现。但是仍然呈现出发展速度慢、产品体系不健全、营销推广不足等弊病,鉴于此,试图从完善产品开发策略和营销策略两个维度来探讨加强曲靖市高原体育旅游产品的途径。
    曲靖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晏瑞琴, 李静文
    2020, 39(2):  71-75. 
    摘要 ( 136 )   PDF (796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曲靖正在全力打造“国际高原体育城”,曲靖麒麟区荣获了2019年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发展体育产业,需要开发出一批特色的体育旅游资源来推动发展。本文主要采用SWOT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曲靖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曲靖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应注重资源的整合,统筹规划一批有特色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加大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开发出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同时注重线上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加大体育旅游人才资源的培养等对策。
    社会学研究
    社会差异性下“和谐”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以云南省跨境民族聚集区为例
    张悦
    2020, 39(2):  76-80. 
    摘要 ( 129 )   PDF (750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少数民族地区生存形态多样,文化多元,影响社会的价值观念存在多层次性。虽然云南省属于“边、贫、少、困”比较突出的民族聚集区,但也有悠久的民族包容与共生的历史。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对云南省民族地区的社会生存形态进行整体性和分类性分析,探究民族生存发展的差异性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也为其他民族区域研究的同向性规律提供借鉴。
    新时代云南志愿服务组织发展之现实困境与策略——基于昆明市的调查分析
    刘芳, 徐兴文
    2020, 39(2):  81-87. 
    摘要 ( 128 )   PDF (1110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满足人们美好需要成为新的奋斗点,志愿服务作为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载体,事关人们幸福感获得。结合昆明市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问卷调查与团体座谈,发现目前云南志愿服务组织发展之现实困境表现在:目标维度:志愿服务组织缺乏对志愿服务的正确定位,志愿服务本质模糊化;结构维度:志愿服务组织遭遇合法性危机,突出表现在志愿服务缺乏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滞后;参与者维度:志愿者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激励保障与培训机制有待完善;技术维度:技术平台与人力资本的双重缺陷;外部环境维度: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多重制约。提出相应对策:明确志愿服务组织目标与价值定位;构筑志愿服务组织合法性机制;探索志愿服务激励模式,打造专业化与社会化志愿者队伍;推动志愿服务组织技术升级与人力资本提升,搭建统一、规范、便捷、有效、畅通的全国志愿服务网络平台,提升志愿组织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与业务素质;优化志愿服务组织内外环境,挖掘志愿服务组织社会网络。
    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创新的途径
    韩勇强, 秦莹
    2020, 39(2):  88-93. 
    摘要 ( 147 )   PDF (810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区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有着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工作是创新社区治理的重要议题和重要手段,但已有研究中较少从一线实务途径进行分析。基于对社区/乡村治理项目、社会工作者及服务对象的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探讨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创新的可行途径,提出“现代化理念、多元化主体、专业化方法、项目化参与”的系统化专业化可操作化的创新途径,以期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创新基层社区治理,助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及建构
    李建荣, 张宝利
    2020, 39(2):  94-97. 
    摘要 ( 140 )   PDF (620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英语教学的思政教育价值取向以语言的外在形式为载体,深入挖掘课程的人文性价值,均衡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道德情操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实现学生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探究大学英语教学思政教育价值取向的建构条件,并提出相应的建构策略。
    论云南高校践行本科教育“四个回归”的实施路径
    任军
    2020, 39(2):  98-101. 
    摘要 ( 137 )   PDF (608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本科教育的发展依然处于扩张的态势,该发展模式与高质量人才培养需求存在很多矛盾。教育部于2018年6月提出本科教育“四个回归”理念,旨在为普通高校本科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路径。作为本科教育发展模式较为落后的云南高校,更需要践行“四个回归”的思想,不断推动普通高校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进展 特征 趋势:高职院校校园暴力研究的系统性文献综述
    宋南争
    2020, 39(2):  102-108. 
    摘要 ( 148 )   PDF (1572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下高职院校校园暴力相关的理论研究日益发展但亟需加强。本研究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方法,描述性统计国内2006-2019年高职院校校园暴力的研究进展、研究特征及研究趋势。高职院校校园暴力研究历经迅速兴起阶段(2006-2012),多元视角阶段(2013-2017)以及深化拓展阶段(2018-2019),虽积累了丰富的文献数量,但究其学理性来说,研究视角相对狭窄,研究地域差别显著,研究主题多聚焦于校园暴力现象产生的显性归因,以传统思辨研究范式为主,研究方法相对单一。因此加强实然层面的群体性特征研究,拓宽多学科的创新视角研究,关注新型暴力形式的微观研究以及开展具有理论关照的实证研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基本趋势和着力点。
    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评价素养培养策略
    李涵
    2020, 39(2):  109-114. 
    摘要 ( 143 )   PDF (786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样本学校共361名英语专业师范生开展问卷调查,并结合对4名学生的访谈,探讨了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评价素养问题,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问卷调查发现:师范生评价态度较积极,评价知识欠缺,评价技能不强,且大四年级师范生整体素养高于大三师范生,女生整体素养高于男生。加强理论学习及实践训练是有效提升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评价素养的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探索——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感恩教育”
    林婵
    2020, 39(2):  115-119. 
    摘要 ( 140 )   PDF (702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阐述了感恩概念的内涵、心理机制、心理健康内涵、感恩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大学生感恩现状及特点,尝试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如何通过感恩教育来提升大学心理健康水平;从感恩意识的培养、感恩体验的激发、感恩行为强化等三个层面提出了感恩教育方法。
    J.S.巴赫键盘音乐的演奏诠释
    宋子龙
    2020, 39(2):  125-128. 
    摘要 ( 135 )   PDF (1072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巴洛克时期伟大的作曲家J.S.巴赫的键盘作品演奏特点入手,分析归纳在演奏其键盘作品时对作品背景、节奏、音色、层次感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对演奏、分析其作品提供可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