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3-2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元宇宙、数字革命与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基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视角的分析
    保建云
    2022, 41(2):  1-9. 
    摘要 ( 408 )   PDF (3997KB) ( 3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元宇宙与真宇宙共同组成超宇宙,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共同构成总世界,总世界是人类活动的真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的总体统称,真宇宙是元宇宙和总宇宙的本源,离开真宇宙的元宇宙和总宇宙不具有存在的物理和社会条件。元宇宙及超宇宙是数字革命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数字经济的重要构成内容。数字革命作为人类历史上第四次技术和产业革命,必然成为推动百年变局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演化的主导动力和典型标志。中国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夯实智能制造基础、推动数字贸易和数字金融发展是元宇宙及超宇宙产业发展基础前提,需要前瞻性、创新性和战略性思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丰富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坚持理论创新和坚持开拓创新是历史经验,能够对中国推动元宇宙产业发展、数字革命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借鉴。中国需要而且能够为推动开放型数字经济体系和世界数字命运共同体构建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并提供中国方案。
    坚持中国特色的改革创新之路——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模式
    郭明旭
    2022, 41(2):  10-15. 
    摘要 ( 713 )   PDF (886KB) ( 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中国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符合国情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存在对制造业渗透不足、数据孤岛、信息安全等问题,中国面临数字经济如何在全球经济中突围、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之间的新型关系的双重挑战。为探索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改革创新之路,提出了战略、产业、技术、制度四条发展路径,并基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进程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独特性
    张巨成
    2022, 41(2):  16-21. 
    摘要 ( 438 )   PDF (797KB) ( 1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道路,是在艰辛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是在伟大斗争中选择出来的,是在深厚文化中孕育出来的。独特的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独特的近代中国革命、独特的传统文化、独特的基本国情,独特的社会主义道路,构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独特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核心要义是实事求是,以人民为中心。独特的实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独特的理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引。独特的制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证。独特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底气。
    论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许冠亭, 徐生锦
    2022, 41(2):  22-28. 
    摘要 ( 481 )   PDF (1048KB) ( 1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党的百年奋斗创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党的百年奋斗推进了民主政治建设,中国人民在实践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党的百年奋斗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党的百年奋斗弘扬了伟大民族精神,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前进。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新时代新征程中国人民充满自信书写新的发展篇章。
    文艺学研究
    陈铨“尚力”文学主张的美学特征
    邹淋
    2022, 41(2):  29-36. 
    摘要 ( 230 )   PDF (1179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战期间,陈铨大力宣扬“尚武”“尚力”的文学主张,力求以寻求意义支持的方式来为人的构建与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复兴探索一条现实可行的文学道路,并进行了相应的文学实践,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彰显出“崇高之美”,它的意义内涵涵盖了美学属性与美学特征两方面,前者可以概括为“崇高”,后者则具化为三个层面的“对立”。
    论黄玲散文的乡愁书写
    石健
    2022, 41(2):  37-46. 
    摘要 ( 215 )   PDF (1688KB) ( 1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玲散文的乡愁书写,具有多重维度。文本传递了个体与故乡之间的深层关联,对于民族文化传承的关切,以及对于生命哲学的思考。在这些作品中,既延续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的怀乡传统,又凝聚着作者对于心灵家园的执着探询,折射出对于人类命运的殷切关注。
    矛盾冲突与诗意调适中的历史演进——《觉醒年代》情节的艺术建构
    窦薇, 白莹
    2022, 41(2):  47-53. 
    摘要 ( 398 )   PDF (1293KB) ( 1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置矛盾冲突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法,冲突可以带给观众紧张感,冲突中的调和可以使故事情节张弛有度,带给观众一种合理的审美体验。近来热播的影视剧《觉醒年代》,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应用了三大冲突与三种调适,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塑造了一批爱国知识份子的典型形象,因此,成为了受观众喜爱的经典影视剧。
    《消失的地平线》中的儒家生态思想
    孙艳芳
    2022, 41(2):  54-57. 
    摘要 ( 316 )   PDF (654KB) ( 1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儒家生态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样本,要解决当今的生态危机,可以从儒家生态思想中寻找到一些宝贵的经验。以儒家生态思想为依托,以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Lost Horizon)为例,小说里“香格里拉”的生态之美,即,香格里拉“天人合一”的自然环境之美、信守的“中庸之道”社会原则之美,以及遵循的“取物有节”个人理念之美,与中国儒家生态思想相吻合,为重构生态文明提供了一个样本。
    《作者之死》的理论解析和历史意义阐释
    刘燕
    2022, 41(2):  58-62. 
    摘要 ( 1114 )   PDF (741KB) ( 2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罗兰·巴特作为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过渡的主要代表,其突出贡献在于对作者权威的否定和对读者阐释的强调上。他的理论上承英美新批判,下启现代阐释学,成为文学观念转折的关键人物。其主要观点在《作者之死》一文中得以显现。
    语言学研究
    云南藏区汝卡人共生共融的语言文字生活
    和智利, 习建勋
    2022, 41(2):  63-71. 
    摘要 ( 325 )   PDF (1429KB) ( 1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构建和谐健康语言生活”是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内容。日树湾汝卡人的语言文字生活呈现出“母语+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汉语方言/普通话”及“汉字+汝卡东巴文”共生共融、和谐健康的模式。其共生共融的语言文字生活主要与各民族交错杂居、垂直分布的居住环境,高度的文化自信心、责任心和包容心,友好往来、共享共融的民族关系以及交融共生的多民族文化息息相关。
    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较少民族的母语保护与传承——景迈山芒景上寨布朗族母语传承个案调查
    陈娥
    2022, 41(2):  72-76. 
    摘要 ( 281 )   PDF (804KB) ( 1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少数民族的母语活力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与此现象不同的是,景迈山芒景上寨的布朗族母语活力不但没有衰退,反而更富朝气。在田野调查所得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芒景上寨布朗族母语得以良好传承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即高度聚居的地理分布、高频的族内婚、生源以布朗族为主的芒景村完小、民族文化的复兴、物质生活的富足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等。
    PSC“命题说话”词汇语法规范项常见偏误及对策分析——以Q学院为例
    山娅兰
    2022, 41(2):  77-81. 
    摘要 ( 280 )   PDF (872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相对于语音,词汇和语法一直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的薄弱环节,也是极易被考生忽视的环节。通过分析138份在校大学生PSC命题说话语料,共发现290例词汇语法偏误,其中多数为非方言性偏误,方言性偏误较少。方言性偏误中以词汇偏误居多;非方言性偏误主要表现在违反了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以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居多。避免使用方言词汇和语法、慎用网络流行语、提高情绪自我控制能力、语速适当、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是解决命题说话项词汇语法偏误问题并提升考试成绩的有效手段。
    珠江上游经济文化发展研究
    云南自贸区设立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实证研究
    杨珂, 杨绍艳
    2022, 41(2):  82-87. 
    摘要 ( 347 )   PDF (1700KB) ( 1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由贸易实验区的设立为云南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将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选取我国13个省份的月度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选取政府支出、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分别测算自贸区设立前后的“真实云南省”和“合成云南省”各个经济变量的真实值与预测值,来评估云南自贸区设立对地方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自贸区的设立显著地促进了政府支出,对拉动投资和消费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产业融合视角下曲靖市现代工业旅游发展研究
    荣琴
    2022, 41(2):  88-94. 
    摘要 ( 255 )   PDF (5118KB) ( 1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工业旅游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关注并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旅游业中极具活力的“增长点”。结合当前产业融合的背景,以云南省曲靖市作为对象,通过分析“工业+旅游”的发展潜力,提出工业融合旅游业转换的动态化调整新经济模式。挖掘曲靖市工业旅游的发展资源,探讨促进当地的产业融合的手段,并为今后本地区的工业旅游潜力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民族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创新
    陈惠敏
    2022, 41(2):  95-99. 
    摘要 ( 280 )   PDF (710KB) ( 1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加速了民族地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但由于民族地区欠发达等因素的影响,推进民族地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面临着治理人才缺失的瓶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必须形成多元化培养机制,培养和提高民族治理人才;必须多元化引进人才,鼓励和引进现代化治理人才;必须创新人才发展平台,全方位吸引人才;必须重用人才,培育民族干部。
    云贵地区古代碑刻与民族历史探究
    马宜果
    2022, 41(2):  100-104. 
    摘要 ( 310 )   PDF (808KB) ( 1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贵地区各民族在生产活动中创造了许多重要的碑刻历史资料,反映了云贵地区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发展的进程。古代碑刻是对历史研究的有力佐证,它补充了云贵地区的民族历史、丰富了民族特征并且呈现了民族文化的发展脉络,对云贵地区民族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困境和出路研究
    陈亦可, 宋江涛
    2022, 41(2):  105-110. 
    摘要 ( 346 )   PDF (876KB) ( 1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族地区治理事关社稷的稳定,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民族地区的治理问题对社会稳和民族团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善民族地区治理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共同体。习总书记也在各种国家事务工作会议中多次强调推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性。但是既往的民族地区治理存在治理组织效能发挥受限、少数民族文化暴力冲突、群众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等问题。在社会治理共同体视角下厘清民族地区充分释放治理组织效能、以新兴技术提升民族地区应急能力、在纠纷解决中提升少数民族民众民主参与意识对于民族地区的良序善治具有规范化作用。
    社会学研究
    我国高层次人才工作变动影响因素及对策思考
    梁海艳
    2022, 41(2):  111-122. 
    摘要 ( 271 )   PDF (2151KB) ( 1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2010年全国妇联组织实施的第三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以及近两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合个案访谈资料,对中国高层次人才工作变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行政职务对高层次人才工作变动具有显著影响。为了减少高层次人才在工作以外的内耗,须从三个层面进行思考:从国家制度顶层设计层面来看,要逐步完善人才流动机制,优化人才空间布局;从用人单位层面来看,不仅要“理性用人”,更要“感性用人”;从人才自身来看,在择业过程中要瞄准定位,避免工作频繁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路径研究——以云南省元江县邑慈碑村为例
    徐小涵, 徐安客
    2022, 41(2):  123-128. 
    摘要 ( 387 )   PDF (974KB) ( 2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引领是乡村治理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邑慈碑村通过组织建设引领乡村治理能力、制度落实引领乡村贯彻国家政策、以服务引领凝聚多元治理主体三方面,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党组织建设与新时代乡村振兴、现代化乡村治理的要求不匹配的情况,探索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