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子生.土地资源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21:173-182. [2]胡廷兰,杨志峰.农用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评价方法[J]. 农业工程学报, 2004(5):275-280. [3]周飞,陈士银,吴明发,等.湛江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及其演化评价[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4):89-92. [4]赵浩楠,赵映慧,宁静,等.基于TOPSIS法的长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 2021,28(5):355-361. [5]肖丽群, 邓群钊, 林永钦, 等.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江西省土地利用多功能及其障碍因素动态分析[J]. 水土保持通报, 2020,40(1):176-183. [6]雷勋平, QIU Robin, 刘晨. 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J]. 农业机械学报, 2020,51(6):138-151. [7]廖佶慧, 彭贤伟, 王权, 等. 海峡西岸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其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 世界地理研究, 2021,30(3):556-566. [8]卓秀伟, 汤小华, 李明辉. 基于改进熵值法和空间自相关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江西省为例[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31(3):88-97. [9]周磊, 黄秋昊. 基于灰色关联TOPSIS的城市土地效益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J]. 水土保持研究, 2014,21(4):39-44. [10]王棚宇, 王秀兰.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以武汉市为例[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79-83. [11]林树高, 刘少坤, 陆汝成, 等. 2003—2018年广西城市紧凑度与土地利用效益关系的时空特征[J]. 水土保持通报, 2021,41(4):300-309. [12]刘雨, 朱晓伟, 刘凯, 等. 山东省土地开发度与利用效益的时空耦合协调研究[J].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21,37(2):165-175. [13]郑岚, 张志斌, 马亚兄, 等. 甘肃省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耦合协调度分析[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58(1):11-19. [14]陈柔珊, 王枫. 低碳生态城市视角下珠三角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障碍诊断[J]. 水土保持研究, 2021,28(2):351-359. [15]胡毅, 乔伟峰, 万懿, 等. 江苏省县域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及其分异特征[J]. 经济地理, 2020,40(11):186-195. [16]钟少华, 时鹏, 杨文刚, 等. 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以延长县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 2019,26(2):283-289. [17]李洪庆, 郑菲, 赵姚阳. 农业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及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9,36(1):48-57. [18]马聪, 林坚.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耕地利用效益评价及障碍因子识别——以东中西三地案例比较为例[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1,26(8):196-210. [19]韩锦辉, 赵文晋, 杨天通, 等.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东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J]. 水土保持研究, 2018,25(3):279-284. [20]范树平, 刘友兆, 程从坤, 等. 巢湖流域土地利用效益测度与综合判定[J]. 土壤, 2017,49(4):838-845. [21]彭焕智, 周国华, 崔树强, 等. 湘江流域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及障碍因子识别[J]. 水土保持研究, 2022,29(4):308-315. [22]楚智, 徐长春, 罗映雪, 等. 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模拟及生态效益评价[J]. 生态学报, 2021,41(18):7380-73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