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Kahn R F.The Relation of Home Investment to Unemployment[J].The Economic Journal,1931(7):173-198. [2]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00-105. [3] 柳建光,李子奈.关于投资乘数及边际消费倾向计算方法的探讨[J].统计研究,2006(12):66-68. [4] 王国静,田国强.政府支出乘数[J].经济研究,2014(9):4-19. [5]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407-408. [6] 曹乾.乘数理论中的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修正问题[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2-33,45. [7] 侯荣华,张耀辉.经济运行中的乘数效应[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224-227. [8] 张琰.混合比例税制下税收乘数与平衡预算乘数新探[J].前沿,2012(2):72-73. [9] 董奋义,麻晓梦,李炳军,等.三部门经济中平衡预算乘数及其传导机制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6(1):1-4. [10] 高兴佑,陈渝.投资乘数常用测算方法的比较与评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21(3):103-109. [11] 梁修庆,刘星.当前经济增长中的消费乘数效应分析[J].消费经济,2000(3):46-48. [12] 刘贵生,谢群松.个人消费乘数模型——一个职务消费行为分析的理论框架[J].经济研究,1999(4):65-71. [13] 王志文,李玥.从消费倾向看增加收入对GDP的乘数效应[J].现代经济信息,2017(7):1-2,5. [14] 李勇坚.电子商务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4(8):102-108. [15] 郭晨,刘洪愧,邹恒甫.政府消费性支出的总量乘数和结构乘数[J].财经论丛,2016(7):19-29. [16] 王艳,范金.中国城乡居民消费乘数效应的比较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7(3):239-247,322. [17] 刘海波,李秀敏,张欣.行业消费、乘数效应与扩大内需的对策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6-40. [18] 詹姆斯·H·斯托克,马克·M·沃森.计量经济学导论: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77-96. [19] 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5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98-104. [20] 李博硕.新冠疫情下消费券发放的内在逻辑与潜在风险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4):47-50. [21]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课题组.我国消费券发放的现状、效果和展望研究[J].中国经济报告,2020(4):21-33. [22] 林毅夫,沈艳,孙昂.中国政府消费券政策的经济效应[J].经济研究,2020(7):4-20. [23] 柳思维.特大疫情冲击非常时期发放消费券促进消费回补的思考[J].消费经济,2020(3):13-18. [24] 符萧.“券”动消费,效应几何[J].产城,2020(4):80-81. [25] 王成.财政压力下消费券的杠杆设计——兼论刺激消费的资金来源问题[J].财政研究,2020(9):29-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