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嘉昕.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61. [2][5][6][7][13][14][16][17][21][22][23][24][25][2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2,52,52,104,93,103,53,53,87,52,56,58,78,81. [3] 林峰. 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前沿问题新探[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8:226.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9. [8] 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6. [9][10][30] 刘力红.马克思的生命观探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23,6,194. [11][12] 费尔巴哈. 基督教的本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0,31. [15] 赵敦华. 马克思哲学要义[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205. [1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68. [1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6. [20] 张懿,夏文斌.马克思生命观形成与确立的历史考察[J].东南学术,2019(5):72-79. [26] 孙熙国,孙蚌珠,张守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沿问题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63. [28] 姜国峰. 论马克思生存论视域下的生命观变革[J].兰州学刊,2012(2):204. [29] 仰海峰. 机器与资本逻辑的结构化——基于《资本论》的哲学探讨[J].学习与探索,2016(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