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8] 王敬慧. 两种帝国理念的对照:论库切寓言体小说《等待野蛮人》[J]. 外国文学研究,2006(6):154-157.
[2] 朱晓媛. 流散身份认同——解读J.M.库切的《等待野蛮人》[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1): 15-17.
[3] 杨柏艳,王瀛鸿.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视角下的《等待野蛮人》[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95-96.
[4] 沈德灿.精神分析心理学[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65.
[5] 荣格.象征生活[M].储昭华,王世鹏,译.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 58.
[6] 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943.
[7] 贾斯涵.“英雄情结”的演绎——新世纪以来韩国电影英雄形象建构分析[D]. 陕西师范大学,2014:9.
[8] [9] [10] [11] [13] [14] [15] [16] [19] [23] [25]J.M.库切. 等待野蛮人[M].文敏,译.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 154, 156, 11, 17, 29, 20, 195, 29, 152, 154, 155.
[12] [17]王苏生.中西文化中的英雄情结之比较[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2): 58-61.
[10] [20] [21] [22] [24] Jung, C G. On Psychic Energy: Collected Works of C G.[M].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1: 20, 21, 22,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