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祝智庭,魏非.教育信息化2.0:智能教育启程,智慧教育领航[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9):5-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3-05-23]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216427.htm. [3]吴永和,刘博文,马晓玲.构筑“人工智能+教育”的生态系统[J].远程教育杂志,2017,35(5):27-39. [4]杨宗凯.个性化学习的挑战与应对[J].科学通报,2019,64(Z1):493-498. [5]刘凤娟,赵蔚,姜强,等.基于知识图谱的个性化学习模型与支持机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2(5):75-81+90. [6]梁秋英,孙刚成.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及启示[J].教育研究,2009,30(11):87-91. [7]姚姿如,杨兆山.“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意蕴[J].教育研究,2011,32(3):17-20. [8]李广,姜英杰.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建构与特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5(3):152-156. [9]王长江,胡卫平,李卫东.“翻转的”课堂:技术促进的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8):73-78+97. [10]胡晓玲,赵凌霞,范博.我国个性化学习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J].数字教育,2021,7(1):21-25. [11]韩雪童.大数据时代个性化学习的技术曲解、本源廓清与突围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6):25-31+60. [12]贾英健.论虚拟生存[J].哲学动态,2006(7):24-29. [13]费龙,马元丽.发展个性化学习 促进教育公正——英国个性化学习基本理论及实践经验探讨[J].全球教育展望,2010,39(8):42-46. [14]高地.MOOC热的冷思考——国际上对MOOCs课程教学六大问题的审思[J].远程教育杂志,2014,32(2):39-47. [15]龚志武,吴迪,陈阳键,等.新媒体联盟2015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3-22+42. [16]钟志贤.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4(3):7-11. [17]薛贵,董奇,周龙飞,等.内部动机、外部动机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6-11. [18]王一岩,郑永和.智能时代个性化学习的现实困境、意蕴重构与模型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23,44(3):28-35. [19]郭炯,郑晓俊.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7(1):121-130. [20]SCHERER S,WEIBEL N,MORENCY L P,et al.1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ultimodal learning analytics extended abstract[C]//proceedings of the 14th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odal interaction.New York:ACM,2012:353-356. [21]管佳,李奇涛.中国在线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经验借鉴[J].中国电化教育,2014(8):62-66. [22]莫尉.学习者画像建构及应用研究[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4(3):64-69. [23]覃忠台,张明军.基于协同过滤算法的学习资源推荐模型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21,31(9):31-35. [24]马晓梅,孟亚茹.“个性化英语学习诊断与指导系统”实证研究与系统构架概要[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3):184-187. [25]刘斌,郭雨轩.人工智能赋能个性化学习评价: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44(1):131-136.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EB/OL].[2022-06-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107/t20210720_545783.html. [27]陈敏,杨现民.泛在学习环境下基于过程性信息的个性化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16(6):21-26+120.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EB/OL].[2023-06-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107/t20210720_545783.html. [29]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3-06-29]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30]梁宇.走向共同体治理:马克思的国家治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社会主义研究,2018(1):30-37. [31]高静.瑞典知识学校探微[J].上海教育科研,2008(10):3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