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OSENBERG N.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y,1840—1910[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76(1):9-31. [2]PENNINGS J M,PURANAM P.Market convergence & firm strategies: towards a systematic analysis[J]. Retrieved August, 2000(3):7-14. [3]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2):24-27. [4]胡汉辉,邢华.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3(2):23-29. [5]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2(5):78-81. [6]马健.产业融合识别的理论探讨[J].社会科学辑刊,2005(3):86-89. [7]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 2003(4):46-52. [8]周振华.产业融合:新产业革命的历史性标志——兼析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三大产业融合案例[J].产业经济研究,2003(1):1-10. [9]麻学锋,张世兵,龙茂兴. 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J].经济地理,2010,30(4):678-681. [10]郭为,许珂.旅游产业融合与新业态形成[J].旅游论坛,2013,25(6):1-6. [11]周春波.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动力机制与协同效应[J].社会科学家,2018(2):99-103. [12]严伟.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旅游产业融合机理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4(10):97-101. [13]张明之,陈鑫.“全域文化+全域旅游”:基于产业融合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创新[J].经济问题,2021(1):112-118. [14]田里,张鹏杨.旅游产业融合的文献综述与研究框架构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9):119-123. [15]徐媛媛,周之澄,周武忠.中国花卉旅游发展轨迹研究[J].中国园林,2016,32(3):43-46. [16]段黎.山东青州花旅融合发展概况及对策[J].中国国情国力,2020(4):70-72. [17]郑玉潇,董彬,张杰繁,等.云南花卉旅游深度开发探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2):153-154. [18]向宏桥.国内外花卉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旅游论坛,2014,7(1):27-31. [19]汤澍,陈智博,丁蕾,等.基于乡村旅游多元影响效应的花卉旅游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23):10094-10095+10163. [20]季少博.南阳花卉旅游发展问题分析——以月季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4):109-110. [21]李辛怡,陈旭兵,许南垣.基于IPA分析的昆明市体验型花卉旅游发展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18):92-95. [22]叶玲玲.基于体验经济的乡村花卉旅游产品提升策略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2):29-32. [23]马子森,向宏桥. 河南省花卉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业态创新与对策研究[J]. 焦作大学学报, 2019,33(1):32-35. [24]鲁延召,于璐恬.花卉产业助力旅游特色小镇的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34):91-92. [25]周春波.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动力机制与协同效应[J].社会科学家,2018(2):99-103. [26]陈红玲,郑馨,赵赞.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效率的时空动态演化及其驱动机理[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1(12):1-13. [27]陈燕,田晓霞.新疆农旅融合发展的实证分析与动力机制[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2021,38(6):722-729. [28]王丽芳.山西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与发展路径[J].农业技术经济,2018(4):136-144. [29]李冰心,王辉.长海县旅游业与渔业融合发展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4(3):365-376. [30]王秀伟.大运河文化带文旅融合水平测度与发展态势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7(3):60-69. [31]陈瑞敏,马晓君,刘艳.辽宁省区域旅游业发展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9(6):88-95. [32]陈荣顺.花卉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对策研究[J].当代旅游,2022,20(8):36-38. [33]李辛怡,黄泽铭,陈恒毅.花卉旅游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以武夷山五夫镇为例[J].武夷学院学报,2021,40(4):63-69. [34]郑玉潇,董彬,张杰繁,等.云南花卉旅游深度开发探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2):153-154. [35]刘泽滨,朱春霞,孙业国.乡村振兴背景下安徽省农旅产业耦合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灰色关联分析法[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3,25(1):59-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