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子青,朱道才,冯成楠.安徽省县域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分异格局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1):6-11. [2]郭荣芳. 赣州市耕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东华理工大学,2018. [3]赵育恒. 中国耕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D].杭州:浙江大学,2020. [4]唐梅蓉,杨奇勇.西南岩溶地区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J].农业工程,2021,11(3):89-94. [5]冀正欣,王秀丽,李玲,等.南阳盆地区耕地利用效率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3):688-701. [6]杨朔,李世平,罗列.陕西省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2):47-54. [7]封永刚,彭珏,邓宗兵,等.面源污染、碳排放双重视角下中国耕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异[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8):18-25. [8]梁流涛,曲福田,王春华.基于DEA方法的耕地利用效率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2):242-246. [9]卢新海,匡兵,李菁.碳排放约束下耕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自然资源学报,2018,33(4):657-668. [10]罗冲,姜博,张文琦,等.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10):38-44. [11]李茗薇,付强,张军生,等.基于DEA的吉林省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682-3684. [12]雷国平,刘子宁.基于DEA-Tobit两步法的耕地生产效率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45(12):82-87. [13]杨俊,李争.家庭分工视角下农户耕地转入和耕地利用效率研究——以赣抚平原农区农户样本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5,29(9):50-57. [14]张荣天,焦华富.中国省际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分异与机制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2):277-287. [15]孙嘉阳,张惠中,张文信,等.山东省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2(5):853-859. [16]王海力,韩光中,谢贤健.基于DEA模型的西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27(12):2784-2795. [17]何登,杨如军,詹长根.基于DEA模型的耕地利用效率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4):327-330. [18]张立新,朱道林,谢保鹏,等.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基于180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17,39(4):608-619. [19]童绍玉.云南区域开发研究——云南区域开发的过程与现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6:32. [20]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省自然资源厅,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 [2021-12-22]http://www.yn.gov.cn/zwgk/gsgg/202112/t20211221_231929.html. [21]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2021[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 [22]陈俊宇,黄振国,陈丽桦,等.湖南省耕地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20(4):23-26. [23]钟文,钟昌标.西南边疆山区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及评价[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12):48-53+217. [24]何建明. 珠三角地区耕地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8. [25]张欣,梁腾飞,梁栋栋.基于DEA-Tobit两步法的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3(3):270-2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