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期刊基本信息
主管:云南省教育厅
主办:曲靖师范学院
主编:郭丽红
常务副主编:蔡燕
刊期:双月
创刊时间:1982年12月
国内邮发代号:64-84
国外发行代号:1596BM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8879
国内公开刊号:CN 53-1165/G4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1-26
上一期
下一期
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新文科视域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思考
张永刚, 宁德松
2021, 40(1): 1-6.
摘要
(
500
)
PDF
(1609KB) (
7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文科在突出传统学科内涵的同时更重视学科交叉融会,目的是要促进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思想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它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形成重要影响,将促使其一定程度改变课程体系重知识规约与人文追求、教学方式重讲授引导和心灵感悟、能力养成重书本化知识传承的传统教学方式,实现用新的时代因素丰富专业内涵、用新的建设方法增强专业活力和用新的培养成效验证专业价值,其意义深远重大。
课程思政的认知逻辑与行动路向
高云萍, 陈正权
2021, 40(1): 7-14.
摘要
(
285
)
PDF
(1649KB) (
4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从知识特质的哲学逻辑、扎根中国办大学的现实逻辑、教育话语体系转换的历史逻辑和多维课程观的本体逻辑探寻课程思政理论依据,并构建课程思政立成“人”之德、立时代之德、立文化之德的内涵体系,提出学校、教师和学生“同心”,思想理念和目标“同向”,专业、课程和课堂“同行”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向,从而有效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进“三全育人”体系建设。
本科生学习性投入研究的新动向及其启示
巩红冬
2021, 40(1): 15-24.
摘要
(
224
)
PDF
(1678KB) (
2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习性投入是教育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给我国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提供新的国际视角,对2015-2019年国际学界本科生学习性投入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勾勒国际学界本科生学习性投入研究的知识图谱。研究发现,伴随着某些研究领域热度的增加,学习性投入研究年度发文量增幅明显提高;研究机构、活跃作者之间竞争加剧的同时,我国已超越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高质量的研究集中于翻转课堂、研究体验和有效反馈等方面;热点问题也被课堂投入的影响因素、课前学习中的学生表现、个人和院校背景特征等取代。国际学界本科生学习性投入研究的新动向,或许可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乃至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提供重要启示。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研拓思”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张磊, 王鸣, 罗莉红
2021, 40(1): 25-29.
摘要
(
280
)
PDF
(1617KB) (
3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教学精准把脉,提出了“八个相统一”的具体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与学生认识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探索构建“学研拓思”教学模式,将“课前自学”“课中研练”“课后拓展”“反思提升”四个教育教学环节有机衔接,环环相扣,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路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和针对性。
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学业压力特点调查研究
陈雪飞
2021, 40(1): 30-35.
摘要
(
795
)
PDF
(1635KB) (
4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田澜和邓琪共同编制的大学生学业压力感问卷对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学业压力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学业压力总体较大,排在最前面的三项压力分别是学习前景压力、父母期望压力、学习成效压力。在学习前景压力和父母期望压力这两个维度上,女生比男生的压力感更大,文科生比理科生的压力感更大;大一学生的学习成效压力最大,大一和大二学生的课业负担压力较大,大三学生的学习条件压力较大;不同家庭经济条件的大学生学业压力感差异显著,经济条件较贫困的大学生学业压力感最大,其次是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富裕的大学生学业压力感最小;学习成绩靠后的大学生比学习成绩靠前的大学生感受到的课业负担压力更大。
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对高职院校生态教育的启示
陈根红
2021, 40(1): 36-40.
摘要
(
216
)
PDF
(1599KB) (
2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包含生态与文明“共兴衰”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发展观、生态经济思想、生态民生思想、生态安全思想等丰富的内容。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生态教育思想不坚定、生态教育定位不精准、生态教育的封闭性、生态教育的随意性的问题,应努力贯彻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牢牢把握生态教育方向、深化生态教育内容、最终提升生态教育感染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生命思想的三重维度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研究
李红顺
2021, 40(1): 41-46.
摘要
(
307
)
PDF
(1630KB) (
2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具有丰富生命思想的著作中,马克思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阐明了生命的内在自然需求与外部自然界是一致的对象性关系,自由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是生命的本质特征,生命从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状态到共产主义社会整体性存在的历史生成等思想,构建了生命的自然维度、实践维度、社会历史维度三重特定的内涵。这三重维度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理论基础,有利于思政教师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发展及当代价值
黑然
2021, 40(1): 47-53.
摘要
(
453
)
PDF
(1613KB) (
4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恩格斯不仅与马克思共同创立并发展了唯物史观,并长时间从人力、财力上支持马克思的研究工作,为帮助马克思完成《资本论》这一旷世巨作,恩格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且在迟暮之年仍坚持撰写具有开创意义的著作。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完善不仅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更有力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地位。
重读思想解放的“宣言书”——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时代价值
阮朝宇
2021, 40(1): 54-59.
摘要
(
683
)
PDF
(1606KB) (
2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被誉为思想解放的“宣言书”。这篇讲话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包含丰富的内容。当前,我们重新学习这篇经典文献,就是要汲取其中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不断以改革创新推动社会发展,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
论儒家大众化的家本位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
谭高顺, 曹伟华, 钟伟
2021, 40(1): 60-65.
摘要
(
264
)
PDF
(1609KB) (
3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庭、家族在儒家学说传播历史上起着重要作用,是儒家学说传播的重要阵地。以家庭伦理为核心、以家庭为宣教阵地、以家族掌控农村事务使儒家学说大众化具有明显的家本位特征,是儒家学说成功传播的重要原因。以家庭为单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家庭化教育是儒家大众化家本位的启示。
文艺学研究
巴金《小人小事》探微
石健
2021, 40(1): 66-74.
摘要
(
357
)
PDF
(1676KB) (
6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巴金在1940年代,对于自己抗战题材创作过分局限于宣传,曾表达过不满。短篇小说集《小人小事》体现出他突破自我的努力。五篇小说彰显了以爱塑造国魂的吁求;在众声喧哗的复调性叙事中,既可见艺术上的匠心独运,亦可看出对于自我认同的困惑;在客观写实的同时,重视诗与思的融合,体现出寻找精神家园的努力。《小人小事》昭示了巴金1940年代的创作走向,在其总体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从《钢琴教师》看当代先锋女作家耶利内克的语言革新与实验
刘燕
2021, 40(1): 75-79.
摘要
(
345
)
PDF
(1613KB) (
5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作为当代奥地利第三代作家,秉承了从维特根斯坦以来的文学传统,不断地在创作中进行语言的革新与实验,以突破传统语言规范对表达思想的束缚和限制。在其代表作《钢琴教师》中耶利内克打破陈旧的语言和传统即定的思维模式,通过隐喻把语言的能指与所指间的固定关系割裂开来,追求作品的多义性丰富展现,企图以一种具有陌生化效果的原创性话语来阐释本质意义的存在,这为作品在审美意蕴的传达上开创了无限繁复的内在空间,充分表现了作家独立的精神立场和先锋意识。
唐诗家族归属意识的类型化呈现与蕴涵
陈文畑
2021, 40(1): 80-83.
摘要
(
284
)
PDF
(1603KB) (
2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族归属意识主要包括亲族归属与乡土归属两方面,二者在唐诗中均有较为丰富的书写。亲族归属在唐诗中的主要呈现是对伦理情感的吟唱,其最重要载体是各种类型的亲族赠答诗。乡土归属意识在唐诗中的主要呈现是对乡情的咏叹,故园情结是其中最具家族意味的部分。唐诗家族归属意识的书写价值,一是对于其时家族乃至社会人情交际方式、文士阶层的精神感情世界具有积极的认识意义;二是与其时史传笔记相较,受不同文体类型叙事及抒情模式影响,唐诗所展现的对情理的精炼概括、对场景细节的典型描绘以及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具有浓郁的艺术蕴涵。
历史学研究
唐天宝年间何履光用兵云南事迹考
赵旭峰
2021, 40(1): 84-88.
摘要
(
455
)
PDF
(1616KB) (
4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宝年间,唐王朝与西南地区的南诏政权围绕爨地的争夺发生多次战争。期间,何履光三次用兵安宁城,并以之为中枢,坚守苦撑,维系唐朝在爨地的控制权。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因征兵戡乱,弃守安宁,爨地尽失,唐朝在云南的百余年经略归于失败。然何履光的事迹散见文献之中,且多有重复模糊之处,难以得其梗概。通过对史料的梳理,粗略地勾勒出其用兵云南的史迹。
《宋书》《南齐书》宁州郡县对比研究
梁晓强
2021, 40(1): 89-96.
摘要
(
305
)
PDF
(1645KB) (
6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齐书》所记宁州郡县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继承自《宋书》,后半部分则为虚设的假板郡县。这些郡县的设置,不是为了实际统治的需要,而是为满足世家大族们渴求高官厚禄的政治需要而滥设的空位虚职。
从“化外”到归附:清初滇西北改土归流与怒族的国家认同
李亚锋
2021, 40(1): 97-102.
摘要
(
313
)
PDF
(1617KB)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初滇西北的丽江、维西地区改土归流后,中央王朝的直接统治开始深入至澜沧江流域,进而影响到更西一隅的怒江流域,尤其是维西地区流官政府的设立,直接拉近了怒江边民和中央王朝的地理空间距离,促进了原本处于王朝国家秩序体系之外的怒族和中央王朝之间政治关系的建立。归附后的怒族,开始正式进入到中央王朝的视野之中,在国家权力的介入和作用下,其原本恶劣的政治及社会经济处境也由此得到明显改善,国家认同感随之也得到很大提升。
清代云南汉人移民民间信仰的传播及其发展
马晓粉
2021, 40(1): 103-110.
摘要
(
268
)
PDF
(1624KB) (
12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古代民间信仰文化中的守护神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清代,大量外省汉人移民迁入云南,云南民间信仰主体和内容发生变化。以移民为主体,以地域守护神信仰为特色,以乡祠为传播载体的汉人民间信仰在云南传播,并随移民的土著化而发生调适、融合,呈现出多神同祀、世俗化、功利化特征。移民守护神信仰的传播及发展,有利于稳定移民心理,使移民能够接受、适应、融入新家园;有利于推动边疆民俗的内地化,丰富了云南民间信仰文化的内容,使云南民间信仰文化呈现出多元文化并存、融合的特色。
民族研究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方言因子对留学生汉语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德宏为例
祝峰
2021, 40(1): 111-116.
摘要
(
204
)
PDF
(1620KB) (
3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目的语学习过程中必将受到语言环境的影响。处在多语环境中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必然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以德宏为例,对该地区留学生语言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综合评估留学生的汉语方言接触水平,并对其汉语学习和使用的社会心理与汉语方言接触水平的相关性以及汉语方言接触水平与HSK成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积极探讨本地方言因子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力,进而探寻针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开展语言教育的特色路径,强调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语言资源服务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性。
云南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丧葬习俗的文化阐释及改革路径——以彝族俐侎人为例
石林红, 陈慧
2021, 40(1): 117-122.
摘要
(
756
)
PDF
(1808KB) (
7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丧葬习俗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丧葬习俗在少数民族地区发挥着一定的社会功能,云南边远少数民族地区集贫困、民族、边疆、山区等复杂因素于一身,国家殡葬改革政策在边远民族地区推进的实践摸索仍存在诸多问题,改革中应充分考虑民族性、地方性要素的影响,从文化变迁和文化适应入手,赋予政策弹性和柔性,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关怀,在此基础上的殡葬改革也必将更深入人心。
珠江上游经济文化发展研究
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对策探析——以曲靖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例
余丽梅
2021, 40(1): 123-125.
摘要
(
259
)
PDF
(1719KB) (
3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人居环境、社会和谐、市民素养等整体文明程度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公民文明素养程度如何,被视为创建文明城市当中公民意识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以曲靖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例,以问题为导向,从建立和完善文明素养,提升长效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制度化探索分析。
健康中国视角下曲靖医疗机构在医养结合中主体作用研究
孙晨嘉, 张慧颖, 徐涛
2021, 40(1): 126-128.
摘要
(
242
)
PDF
(1592KB) (
2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养结合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机构引领医养结合是曲靖医疗体制改革和养老模式创新的明智选择。运用现代管理学SWOT模型探索构建具有曲靖地方特色的医养结合法制模式、加强医养结合服务人才培养等对策措施,推动医养结合的深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