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贫困生认定是高校资助工作的前提,是维护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之一。助困工作者在贫困生认定过程、教育过程和实施资助过程中,常感困难重重。主要原因是学生非真实性行为在整个工作环节中体现过多,时间紧、任务重等原因造成。学生非真实性行为是指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学生向学校提供的相关材料不完全真实,或个人行为表现与经济状况不相符合,或家庭经济困难却不申报的行为。本文把学生非真实性行为分成诈困、假困、误困、伪装、获得关注和怕麻烦等六类,并针对每一类别的特点作了分析,提出认定和处理意见。
中图分类号:
陈建顺. 高校资助工作中学生非真实性行为的判定[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8, 37(2): 34-37.
Chen Jianshun. Judgment of the Students’ Non-authenticity Behavior in the Work of University Subsidy Selection[J]. JOURNAL OF QUJING NORMAL UNIVERSITY, 2018, 37(2): 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