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淳,张健.西部大开发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于Bayesian隐变量模型的中国地区经济联动性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1-6. [2]卲传林,云锋.制度质量与区域经济政策绩效——基于西部大开发的准自然实验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9(1):17-22. [3]谭周令,程豹.西部大开发的净政策效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3):169-176. [4]卢万青,席悦欣.地方政府干预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影响[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27(9):8-16. [5]杨建林,张思锋,王嘉嘉.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能力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8(5):53-56. [6]齐兰,徐云松.制度环境、区域金融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西部面板数据的动态关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12):22-33. [7]邓青,王玉燕.西部省份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3):21-27. [8]程钦良,刘明,李哲.产业承接、结构调整与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从西部大开发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文献综述[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7(3):56-64. [9]袁航,朱承亮.西部大开发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了吗?——基于PSM-DID方法的检验[J].中国软科学,2018(6):67-81. [10]梁丰,程均丽.地方政府行为、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J].华东经济管理,2018,32 (11):68-75. [11]林伯强,谭睿鹏.中国经济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J].经济研究,2019(2):119-132. [12]李虹,邹庆.环境规制、资源禀赋与城市产业转型研究[J].经济研究,2018(11):182-198. [13]何慧爽.环境质量、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基于中国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1):105-110. [14]傅元海,叶祥松,王展祥.制造业结构优化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基于动态面板的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4(9):78-90. [15]吴明政,赵玮璇.从速度到质量:引入环境指标的中国省会城市发展综合效率再测度[J].生态经济,2019(6):91-97. |